粤东第一城 饶平所城

家乡区县: 潮州市湘桥区

饶平所城,又称大城所,位于所城镇至拓林镇的公路一侧,此地处闽粤边界,十分近海。大城所在明代初期就出现,已有600多年历史,城内现有居民7000多人,仍保留着纯朴的民风,是粤东第一城,也是广东境内四个明朝建成的古城之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

大城所城墙厚度约3米,四个城门依旧保留,除南门外,东西北三座拱形城门仍保存比较完好,不过北门乃2000年重建,所以不同于其他三个门,没有保留原来的拱门风格。其中最为雄伟的属东门朝阳门,前面是农田,在田间望去略显巍峨;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城墙的石板都被拆去作民用,北段和东门段保留基本完整,东南段破坏比较严重,不过整个古城的轮廓依旧得以保留。一些古榕生在城门边,也有的包着城墙,看起来妙趣横生。城墙很多的长着大树,有古榕和刺桐,还有一些其他植物。此种树和墙互相依存的情意,颇类似柬埔寨吴哥石窟老榕包寺庙的情况。
走在城中,只见道路布局平整,脚下还是当年青石板铺就的狭窄街巷。三街六巷的道路布局齐整,有点类似潮安古巷镇象埔寨的情况。上述“十”字形的道路将东西南北四座城门直接相连。
大城所中,房屋以平房或二层楼房为主,民居多为砖木结构,外围墙基多采用条石垒成。这些房屋面积都不大。

在这里,仍然可见到小五金作坊、小纺织工场、旧式理发室和不少简易小店铺。城中鸡犬之声相闻,人们生活节奏缓慢,老妇、小孩不经意地走在街巷上。所有的一切,让人仿佛看到上世纪80年代的生活场景。

古代建一座城,一般建有城隍庙,文庙以及武庙,所城现在城隍庙、武庙保存完好,而所城城隍庙是东界各乡村共有,所以在建设的时候各乡同出力,戏台上的“东邑安康”也说明了城隍的庇佑范围。
城内是三街六巷的格局,在街道尽头与城墙接壤的地方建有宫庙,一般是福德庙或伯公庙,还有一座元帅庙;除了潮州地区常见的天后宫,元天上帝庙(北门),城里还有其他地方少见到的龙尾王庙(东门),开江王庙,先农庙等。所城内还有几间寺庙城,以及基督教教堂一座。

城内也叫做所城乡,根据各大主要庙宇,乡内分为六个社。在端午节有“扒旱龙”的独特习俗(用彩纸和竹架制作成六条不同颜色的“龙船”,在城内巡游。)而正月里则有有城隍,且城隍爷与夫人与挨家挨户接受朝拜。城内居民大概为四千人,不同形式聚居,在行走中也能看到各姓祠堂,如张氏宗祠,陈氏,许氏,林氏等等。
城中还有一所潮汕合院,门口有对联:“支分梅渚家声远,派衍鸿江世泽长。”此对联属方姓所有,但在饶平县较为少见,或许住户为当年驻军后代。据称,现在城内的居民大多是明清时期驻城官兵眷属的后裔,也有从福建邻近城乡移民的,他们多从事农田耕作,民风古朴。

周哲(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