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历史

家乡区县: 河北省定州市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增长加快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到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14.8亿元,是1978年的151倍,年均增长13.2%。大致分为6个阶段。

1978—1981年。在改革的探索阶段,全市经济呈现增长与困难、混乱并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全市生产总值由1.4亿元增长到2.1亿元。二是经济结构以第一产业为主,一产所占比重在50%以上;三是增速波动较大,分别为22.4%、17.5%和4.2%。年均增长14.4%。人均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68元,增加到1981年的235元。

1982-1986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第一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并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1986年第一产业增速达到30.6%,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达到64.9%。 1982-1986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速分别是24%、23.1%、12%、16.8%和30.6%,年均增长21.1%。人均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288元,增加到1986年的765元。

1987—1990年。企业改革开始启动,乡镇企业起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幅减缓。期间经历了1988年物价上涨和1989—1990年的治理整顿,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回落,到1989年跌至最低点,为-5.4%。全市生产总值由7.7亿元增加到9.2亿元,年均增长3.8%,人均生产总值由1987年的824元,增到1990年的918元。

1991—1997年。1992年,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标志,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第一产业增加值从1991年的5.7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21.7亿元,年均增长10.6%;工业增加值从1991年的1.8亿元增加到1997年的9.4亿元,年均增长29.8%。经济总量由1991年的10.5亿元达到1997年的48亿元,年均增长17%。1995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这一时期的峰值27.9%。

1998—2002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显现。全市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减缓,期间年均增长为9.9%。经济结构逐步发生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降到40%以下,工业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2002年至今。随着项目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实施,国华电厂、长安汽车、旭阳焦化、伊利乳业等大项目先后竣工投产,全市经济总量加快扩张,经济结构发生重大改变,2004年我市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06年GDP突破百亿元达到107.7亿元,2011年突破200亿元达到214亿元。

二、经济建设主要成就

1、经济总量持续扩张。1978年全市生产总值仅为1.4亿元,至1991年的10.5亿元,突破十亿元历时13年;从1991年的10.5亿元到1998年的50.2亿元,突破50亿元用了7年时间;从1998年的50.2亿元到2006年的107.7亿元,突破百亿元历时8年;从2006年的107.7亿元到2011年的214.8亿元,突破200亿元历时5年。人均指标迅速提高。1978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8元;1991年人均GDP突破千元,达到1012元;2000年人均GDP突破5000元,达到5413元;2007年人均GDP突破万元,达到10301元;2011年人均GDP达到1.8万元。

一缕晨曦(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