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故居

家乡区县: 佛山市南海区

  康有为故居,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村委苏村村,1858年3月19日,康有为诞生于此,至康有为时康氏家族已在此居住了五代人,康有为称之为“百年旧宅”。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南归时途经上海,购买了大量西方书籍,吸取了西方传来的进化论和政治观点,初步形成了维新变法的思想体系。

  康有为故居又名“延香古屋”,建于1858年,康有为诞生于古屋。故居为一间一厅两房两廊的青砖镬耳屋,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清代民宅。延香古屋采用青砖墙橼木结构,古色古香。古屋大厅用黑色木板搭建了阁楼,两廊中间留有天井,古屋采光足通风好,冬暖夏凉,环境非常舒适。延香古屋是保留完好的一处清代建筑,具有很好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在这座故居中,康有为饱读中西书籍,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并在此处撰写了至今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论著《大同书》初稿。

  康有为故居坐落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苏村的康有为故居,是变法的前沿,是维新的摇篮,这里孕育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戊戌变法运动领袖康有为。康有为故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全国、扬名海外的一处景区。 康有为故居由康有为纪念馆、康有为故居、康氏宗祠、澹如楼、松轩、荷塘等主要建筑和景区组成,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康有为纪念馆共由两层展厅组成,展出了康子从少年时代刻苦求学,青年时代立志报国,中年时代布衣上书,请求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机,变法失败流亡海外以及办强学会、著书立说等波澜壮阔的人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代伟人康有为为寻求真理的奋斗轨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1983年南海县政府拨款对康有为故居按原貌进行修复,同年10月对外开放接待国内外游客。1983年南海县政府拨款对康有为故居按原貌进行修复,同年10月对外开放接待国内外游客。1984年6月康有为故居被列为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在故居旁修建康有为纪念馆,面积599平方米,内设中英文对照的康有为生平事迹展览。1989年6月,康有为故居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被列为佛山市和南海区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随着佛山建设历史文化名城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南海文化强区、丹灶文化强镇战略的深入实施,康有为故居、纪念馆正以全新的形象、方便的交通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坐落在南海市丹灶镇苏村的康有为故居,是佛山市目前仅有的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另一处为佛山祖庙)。

  1987年,南县政府拨出专款在康有为故居旁新建成康有为纪念馆,请康有为的徒孙、全国书协副主席王学仲题写了馆名。馆内的“康有为史迹展览”,分为“青少年时期”、“探索救国道路”、“布上书”、“万木草堂讲学”、“公车上书”、“组织学会与发行报刊”等部分,客观、全面地介绍了他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一生。 与康有为纪念馆隔水而立的,则有澹如楼、九曲桥、康氏宗祠、松轩等一批仿古建筑。丹灶广播电视站站长杜志刚说,这些景点是康有为堂侄女、香港同胞陈康静瑜女士捐资1998年建成的,她慷慨拿出450多万元,并亲自参加建筑物的选址、设计、工程监督。登上澹如楼二楼的康氏家族私塾,便能见到按当年原样重新恢复的康有为读书处摆着先生座位和6套学生用的桌椅。书柜里陈列着《段注说文》(光绪三年印)、《大清通礼》(光绪九年印)以及清代出版的《康熙字典》、《全唐诗》等,是珍稀古籍善本。

  

kayee(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