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陆县旅游盘点(二)

家乡区县: 山西省平陆县

      平陆茅津渡,自商代至今,风雨洗礼逾千年。如今的茅津渡,一个作为经济开发区的名称而时尚地红火着,另一个真正的古渡口却在卸下千年繁重后,落寞寂寥地独守河岸,逐渐地被人遗忘。

据《平陆县志》载:茅津地当水陆要冲,晋豫两省通衢,冠盖之络绎,商旅之辐辏,三晋运盐尤为孔道。春秋战国时期,茅津渡口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晋献公假道于虞伐虢,秦穆公伐郑、晋出奇兵渡河败秦,均从茅津渡河。宋代诗人魏野曾赋诗《茅津渡》曰:“数点归鸦啼远树,人行欲尽夕阳路。暮霭还生竹坞村,西风乍起茅津渡。”茅津渡作为转运枢纽,将晋南的盐、煤等货物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原各地。

      黄河古栈道 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游北岸紧靠黄河的陡壁悬崖上,共有两条。一条离河面较高,一条离河面较低,都是紧挨着石壁的冲击处开凿的。

我国唐代以前多建都关中,为保证首都长安及西北戊军的粮草供应,每年都要经黄河向关中送去大量的粮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河漕运。但作为黄河漕运必经之路的三门峡,水势险恶,来往船只,十之有八要被河水吞没。“鬼门幽幽深百篙,人门逼窄愈两牢 ,舟人叫渡口流血,性命咫尺轻鸿毛”。从西汉开始,每年枯水季节,都要征调大批人力物力对这一段黄河进行疏通,并修凿栈道。所谓栈道,就是在黄河两岸的峭壁悬崖上凿出一条狭窄的石路,路断处凿上一排深深的四方洞,塞上木桩搭成栈道,供船夫们在上面拉纤上溯。

今天登上古栈道,还会发现开凿在栈道壁上的一个挨一个的四方洞和牛鼻形穿孔。这些四方洞,散布在整个栈道的石壁上,大约有八九百个。古时石洞上钉进木桩,人们借以向石壁攀登。“牛鼻”是系上绳索让纤夫攀援,遇到风浪,还可就近把船栓住。 栈道的开凿时间已无法考究,现存最早的石刻是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50年)。但这方石刻是刻在重修后的栈道上的,可见栈道的开凿时间还要更早一些。栈道上还有魏、隋、唐 、宋、明、清的石刻。

 

堕落天使(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