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节,是简阳展示特色资源最早的节庆。它把一个别致的春天,把一个神奇的村庄,鲜活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沿简云路出城约两公里,随着节庆路标的指引,向南拐进一条林荫遮蔽的村道,曲里拐弯,不知不觉,你就来到了一座平缓的山梁上;这就是大河村——简阳梨花节的举办地,也是就近的至高点。放眼四顾,你会豁然发现,自己正身处一个巨大的梨园,身处一个洁白的世界……
三月的大河村,坝子里、山坡上、河谷间,千亩梨花,波浪起伏,蔚然壮观。
梨花白如雪,形如玉,可用冰肌玉骨来形容。它美而不艳,秀而不媚,娇而不俗,如雪一般清纯、玉一般高洁。只有梨花的白色、梨花的精致、梨花特有的质感,才那么含蓄和富有诗意。只有大河村的梨花,才开得如此整齐和富有空间感。每一朵梨花,都饱含着生命的灵气,孕育着生命的力量,都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一朵依偎着一朵,浑然一体,为大河村披上了节日的盛装;以最质朴的手法,最洁净的色彩,绘出了大河村别样的春天。
大河村的春天,是洁白的,又是芳香的;几乎没有一个地方的春天,能像大河村的春天那么具有个性。阳春白雪,芳香四溢,这就是大河村的春天。
春天的大河村,展现出了它最美的一面,也展示出它最显著的特征,那就是它与梨树自然天成的融合。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梨树、每一朵梨花,仿佛都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了一个“别有洞天”的世界,让人感到世界是那么洁净、精巧,又生机盎然。
环绕山梁,田边地角的百年老树,格外地惹眼。这也是大河村的又一看点。
大河村最年长的“梨树王”,超过四百年高龄;枝繁叶茂的树冠,如一片绿色天庭,可遮风蔽日,并结出上千斤可口的果子。只可惜,这棵远近闻名的“梨树王”,已于2007年寿终正寝。现存的两百多棵老树,树龄都在三百年上下。那怪异的形状,粗糙的树皮,令人浮想联翩。它们见证了大河村的变迁,同时也缔造了大河村的历史。
大河村过去叫“杨冲坝”,现在又叫“梨花沟”。不同的称谓,不仅与梨有关,也代表着大河村不同的历史,更呈现出大河村不同的面貌。
相传,杨冲坝的梨儿在重庆卸船时,附近的鸟儿也会循着梨儿的香味,翻山越岭飞到杨冲坝来。这个美丽的传说,以其绝妙的夸张,道出了大河村梨的不同凡响。上点年纪的大河村人,无不对此津津乐道。只是,这传说盛行于半个多世纪以前。“以粮为纲”的利剑,腰斩了大河村的梨树,大河村取代了杨冲坝。在岁月的浸蚀下,杨冲坝的梨,渐渐地鲜为人知,香飘千里的传说,也随风远去。
但是,昔日的老树,可以发新枝;大河村的梨,可以再度声名鹊起、香飘千里。
造物主是公平的。大河村十年九旱,土质贫瘠,种粮欠收,却特别适合种梨。地理特征,决定了大河村与梨的渊源。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决心改变贫穷面貌的大河村人,开始广种梨树,面积达1300亩,涵盖了全村90%以上的土地。到2000年,梨树相继进入丰产期,梨花开得更盛。首届梨花节应运而生,当年吸引游客达三万人次。
梨花招来了蜜蜂,梨花节招来了游客。洁白的梨花,使人眼前一亮;淡淡的芳香,令人神清气爽。在白色芳香的春天里,留影、品茶、聊天、饱食农家饭菜,其情其景其味,只可意会,难以言说。
对大河村人来说,梨花节,可谓锦上添花,是开在梨花之上的幸福之花。人来人往中,大河村的梨被带到了远方,重新香飘千里;人来人往中,大河村的人均收入,十年来增加了近十倍;大河村,从当地有名的贫困村一跃成为了最富裕的村之一。而梨花沟这一称谓,也在人来人往中不胫而走。如今,人们多以梨花沟指代大河村。
难有一个地方,像大河村那样与梨树有着如此久远深厚的渊源;从杨冲坝到梨花沟,历经风霜洗礼的大河村,迎来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春天。老树新枝,漫山梨花,书写了大河村的传奇,构成了大河村的历史。梨花节,把大河村人的勤劳和坚韧裱装得精致而美丽,让人爱不释手。
漫步大河村,仿佛漫步于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画屏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