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濠前贤张国栋

家乡区县: 汕头市濠江区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四月初三日,省城贡院传来喜报:达濠出了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举人。这位举人就是人称“张贡爷”的张国栋(1812—1895)。海岛沸腾了。诚然,对当时只有一万多人口的达濠岛来说,这确是一件天大的事。

张国栋,字云生,祖籍潮阳谷饶,清嘉庆十三年生于达濠达埠乡,自幼聪慧,就读棉城私塾,文思敏捷,出口成章,尤善联对,又擅长书艺。在年仅23岁时,第一次参加广东道台贡院科考即高中举人,“早得浮名题雁塔,青云只许足边生”,胸中踌躇满志,正待一展雄图,探骊摘珠。叵奈官场腐败。家境窘迫的张国栋无力醉祚于仕途,虽才华横溢,仍屡遭败绩,远大理想终成泡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王朝风雨飘摇,张国栋感家国之衰微,叹命途之多舛,自此消极低沉,寄情诗酒,终老林泉。

张国栋文名广远,与粤东时贤如钟声和任铨等交往甚笃,时常酬答唱和,联词结结。对此,饶宗頤先生在其主编的《潮州志》中有相当详细的记述。

张国栋在家乡达濠岛,更与风光绮妮的青云岩结下不解之缘,他和当时几任主持和尚都很投契的诗友,时常引侣乎朋,流连青云禅寺,吟诗作对,拨墨挥毫,至今在青云岩上留下近二十款书丹石刻。这些富于人文内涵的书丹已从总体上框定了青云岩的整体格局。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张氏擅隶、楷、行、草各体,书风遒劲丰润,具大家风范,允称上乘之作,至今仍滋养着当地的书者。可以说,是张国栋的如椽巨笔,赋予了青云岩较高的文化品位。使“海国风光第一山”的美誉由此而远播。

咸丰十五年,五十三岁的张国栋把近四十年的诗文酬唱刊行,这就是达濠本土史来第一本行世文集——《井天诗话》,遗憾的是,这本极具有历史价值的文集已散失,笔者十多年来遍寻无获,我们现在只能在饶宗頤先生的《潮州志》中寻找到该书的序言(钟声和作)。从序言的字里行间,我们似看到一个深具古典情怀的饱学之士跃然于纸上:“岁在乙丑,月惟孟秋,檐梧叶落,瑟瑟响逗五更,窗竹风飘,箫箫凉生四壁……则有棉阳张明经云生者,叩蓬门,入斗室……持亦华编,草堂问序。”钟声和先生乃广东名士,隐然为粤东文坛领袖,他对《井天诗话》评价极高:“见其聚玑珠天笔底,收翡翠于囊中,鲍赋全登,非炫边诏便腹;庚词摘录,竟同匡鼎解頤,累累然、秩秩然……鳞鳞兮江云起,浩浩乎海波兴,窥测津涯,流连原委,真所谓凫钟万石,靴祝助其声;虹采千寻,日星增其色者矣。”我们虽无缘一探《诗话》的“津涯”,但单从钟先和先生如此高的评价,已足可感觉到文集的价值、份量和水平。

张国栋生性恢谐、幽默,又一身正气,视公卿如无物,目权贵若尘泥,喜抱不平,深得升斗 小民的爱戴,至今当地仍传扬着这位“张贡爷”的诸多铁闻,余韵流于殊俗。顺便说一句,潮汕小品《夏雨来》中的一些情节,“版权”是属于我们达濠的这位“张贡爷”的。

在达濠,人们对“张贡爷”的联文轶闻总是津津乐道,隐然有一种自豪感。我想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式。事实上,正是这种历史的存在,以某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和滋润了达濠人热爱诗文书画的性格和优雅的文化品位。

hm(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