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新疆
烤羊肉串,抓饭,拿仁,拉条子,烤肉,烤包子,馕,馕包肉,烤全羊,羊杂碎,油塔子,皮辣红,丁丁炒面,碎肉面,过油肉面,大盘鸡,伊犁马肠子(就是马肉灌的肉肠),熏马肉,酸奶疙瘩(就是奶酪,一般内地人吃不惯,有酸的,咸的,酸甜的),奶茶(跟内地的奶茶是不一样的,是用砖茶和牛奶加盐煮成的)等等。。。。。。。。、
烤全羊
烤全羊是选择羯羊或周岁以内的肥羊羔为主要原料,羊宰杀后,去其蹄及内脏,用精面粉、盐水、鸡蛋、姜黄、胡椒粉和孜然粉等调成糊状,均
匀地抹在羊的全身,然后用钉有铁钉的木棍,从头穿到尾,放在特制的馕坑里,盖严坑口,并要不断地翻动观察,约1小时左右
即熟。现在一些大宾馆里,烤全羊已不用馕坑,而是采用大型电烤箱,一次可烤2-3只,效果甚佳。
羊烤好后,放在餐车上,系上红色头结,嘴里含上芹菜或香菜,犹如一只活羊卧着吃草。那被烤得黄里透油的光泽,那扑鼻的香味诱惑,以及那动人的艺术造型,顿时会使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增。可以自己动手用刀削下来吃,也可以请服务员切好后送上来吃。南疆的巴扎上哪里有烤全羊出售,哪里就是生意最兴隆的地方。烤全羊是新疆少数民族,尤其是维吾尔族人民膳食中的一道传统地方风味肉制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维吾尔族最喜欢的烤全羊,是该民族千百年来游牧生活中传承的传统佳肴,是用来招待贵宾的。
羊杂碎
烩羊杂,又叫羊杂碎、羊下水,是大西北地区常见的传统风味汤类小吃。由羊的头、蹄、血、肝、心、肠、肚、等混合烩制而成,故又名“羊杂烩”。羊杂碎,贵在羊杂碎杂、碎。不杂不碎,吃起来就没滋味。羊杂碎集羊内脏于一锅,形色繁多,肉质各异,味道酸辣兼宜,无腥不腻,汤鲜味美,入口生津,营养丰富,在气候偏冷的北方食用可御冷逐寒,食着往往半碗才下肚,便遍体生热,一碗吃完,则热汗淋漓。既经济实惠,又食用方便
烤羊肉串
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说是风靡全国的一种风味小吃,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烤羊肉串,维吾尔语称之为 烤羊肉串
“喀瓦甫”,是维吾尔族的一种传统小吃。其做法是:把羊肉和羊油切成薄片,肥瘦搭配地穿在细铁钎上,放在长形的烤羊肉串炉上烤,然后撒些辣子面、精盐和孜然粉,数分钟即熟。其色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不腻不膻,鲜嫩可口。
香馕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盐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在做“托喀西”馕和其他馕时,不仅要放油、蛋、糖等原料,还要在表面上撒些“斯亚旦”(黑草籽,很像黑芝麻),这种馕不仅味道好,而且长时间保存不会变质。所以维吾尔族人出差,上远路都带这种馕,喝点茶水,吃些“托喀西”馕马上可以充饥,这真是一种理想的方便餐。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就是馕。
米肠子和面肺子
米肠子和面肺子是利用羊的下水做的一道名撰。深受维吾尔、回等少数民族的欢迎。它以羊肉的内脏作原料
烹制而成,因其选料严格,制作费工,上市量少,故知者不多
烤包子
烤包子,(维语叫"沙木萨"和薄皮包子(维语叫"皮特尔曼吐")是维吾尔族同胞喜爱的食品。城乡巴扎的饭馆、食摊,多销售这两种食品,类如北京夹肉烧饼和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一样,很受顾客欢迎。有趣的是,当薄皮包子蒸熟揭笼或烤包子从馕坑取出那阵子,厨师常提高嗓门,拉着声喊: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包子哎……"。据说这个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是几百年前的名厨,他做的烤包子、薄皮包子真是誉冠西域。于是后人就拿他的名字作为招徕顾客的牌子.烤包子
拉条子
拉条子,维吾尔语叫“兰格曼”,是新疆各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一种美食。其起源有众种版本,一说来源于山西,是由当年山西骆驼客带到新疆的;一说是维吾尔族同胞发明的;一说是由回族同胞发明的。我们不必过分探究其来源,也不必拘泥于哪种叫法。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通过各民族相互接纳、相互学习和相互间的交融,拌面其实早已深深扎根于新疆这片沃土,成为了在国内名气很大的一种新疆特色美食。说到新疆出名的特色拌面,最出名的当属奇台、托克逊、伊犁拌面。细心的朋友可以在街头发现,拌面馆大部分都是回族同胞开的,也有个别是维吾尔、哈萨克同胞开的,回族同胞在做拌面上肯下功夫、贡献最大,可以说是把这种普通的菜肴做到了极致,赋予了它丰富多样的内容,其配菜几乎涵盖了所有市场能见到的蔬菜:白菜、韭菜、辣椒、茄子、豆角、蘑菇、芹菜、蒜苔……并佐以牛、羊肉配炒。近年来,更有厨师推陈出新,又推出了阿魏菇、恰马菇、大盘*、豆腐等拌面系列……拌面看着简单好做,但要真正制作出一盘让人口齿生香的拌面,其工艺并不比制作一道上等菜品差到那去,从选面、和面、醒面、揉面、拉面、下面,到选肉、选菜、切肉切菜、拌肉腌肉、配菜配料都有一套严格的工序,面下出来要精细均匀、圆润滑爽,菜炒出要色香味俱佳,诱人食欲。特别是每个拌面馆必有的招牌菜---过油肉拌面,则更需要厨师具有高超的功夫,炒出的过油肉应是肉片色泽金红鲜亮、浓汁透明、不走油、不散汤、入口嫩滑、香味浓郁。点拌面时,根据个人喜好,点完配菜后,还要向店家专门交待是要冷水“激”过的过水面,还是要直接装盘的“然窝子”。
手抓饭
手抓饭介绍是糕点主食菜谱之一,以羊肉为制作主料,羊肉抓饭的烹饪技巧以焖菜为主,口味属于清香味。
羊肉抓饭的特色:羊肉入味,胡萝卜和葡萄干软中带甜,米饭浸透各种香味。吃抓饭有一定讲究,传统习馈是,先邀请客人们坐在炕上,当中铺干净餐布。随后,主人一手端盆,一手执壶,请客人淋洗净手。待全部客人净手完毕后,主人端来几盘抓饭,按2—3人一盘的间隔置放在餐布上,客人们一番谦让后,即用手从盘中抓吃。用手指将米团成小堆后送入口中。抓吃时,务必注意,不得洋洋洒洒。抓饭之名由此而来。但一些家庭招待汉族客人,也有例外,备有小勺。
大盘鸡
大盘鸡是新疆地区很普通的一道美食,基本家家都会做,而且在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的时
候大多也做这道菜,也很符合其他民族同胞的口味
新疆大盘鸡
新疆大盘鸡起源于90年代初期,主要是鸡块和土豆块,配皮带面烹饪而成,新疆大盘鸡色彩鲜艳,有爽滑麻辣的鸡肉和软糯甜润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带细。而且经济实惠,亲朋聚会食用尚家。
大盘鸡色泽可与印象派绘画大师的用色相媲美,如此灿烂,如此热烈,如此在含蓄中透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奔放。香气自然是绕梁三日不绝,直扑鼻而来,钻入五脏六腑,然后顺着全身各个毛细血管从头到脚做着环游运动。味道呢,鸡鲜嫩爽滑绝不腻口,带着淡淡的啤酒香,又有着够劲的辣椒香,土豆外皮焦脆,中芯入唇即化,绵而甜润,汤汁更是鲜美难抵,此生吃了大盘鸡,夫复何求?
新疆葡萄干
新疆葡萄甲天下,尤其以吐鲁番的葡萄最负盛名。2002年沟里种葡萄615.6公顷,生产鲜葡萄168610吨。这里主要种无核白葡萄,还有马奶子、红葡萄、喀什喀尔、百加干、琐琐等13个品种。其果实成球形、卵形。椭园形等,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鲜似玛瑙,而有的绿若翡翠。那五光十色、翠绿欲滴的鲜葡萄,令人垂涎不止。尤其是这里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
其含糖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用无核白鲜葡萄晾制的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被人们视为葡萄中的珍品,新疆葡萄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约600多个品种。有无核白、马奶子、百家干、木纳格、黑葡萄、和田红、喀什哈尔、粉红太妃等,尤以无核白最为名贵,皮薄肉嫩,汁多味甜,素有“珍珠”美称,且富含多种营养。葡萄还可酿酒、制作果酱、果汁。西域种植葡萄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盛夏的季节走进绿洲,家家户户的葡萄架不但会带给你阴凉,好客的主人还会采来晶莹的鲜葡萄给你消暑解渴;即使是隆冬,在塔里木盆地一带的集市上,仍然可以尝到保存得较好的葡萄
新疆哈密瓜
“凡瓜甜而美者,皆哈密来也”新疆哈密瓜得名很早,古称甜瓜,
甘瓜,甜瓜、网纹瓜,维吾尔语称“库洪”,源于突厥语“卡波”,意思即“甜瓜”。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在15%左右。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密,奇香袭人,原产地鄯善地区。是鄯善历史上的名优特产,也是新疆最出名的食品。内地人以为“哈密瓜”是哈密产的实际上“哈密瓜”实际上原产地是鄯善。在诸多哈密瓜品种中,以“红心脆”、“黄金龙”品质最佳。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哈密瓜有180多个品种及类型,又有早熟夏瓜和晚熟冬瓜之分。冬瓜耐贮存,可以放到来年春天,味道仍然新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