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管平(Liu Guanping), 男,汉族,广东大埔县人,1934年生。1958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后在同济大学进修一年。1987年晋升为教授,199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从198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共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博士生1人。1992~1995年期间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系主任。现兼任全国高校建筑学学科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名誉理事、中国风景名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园林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建学会常务理事、广东园林学会理事、中国建筑装修装饰协会会员、《建筑师》从刊编委、《华中建筑》常务编委、《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编委、广东风景园林协会顾问、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客座教授、第四届广州市科协委员等职。刘教授是我国知名的园林建筑专家。他扎根于地方传统园林研究和积极开展生产实践,他的著作揭示了地处边陲的岭南园林史实演化,提出“州府园林”概念和“围闭”、“延伸”新法,建立起岭南园林的系统理论,开辟了我国园林科学新领域。他编著了《园林建筑设计》、《建筑小品实录》(共三集)、《中国园林艺术概观》、《风景名胜研究》共12部专著;发表了“关于园林建筑小品”、“广州庭园”、“岭南古典园林”、“惠州西湖的形成及其园林特色”等31篇学术论文。其中“论庭园景观及其意境表达”被列为1986年国家级重大科技研究成果;“岭南园林建筑研究”获199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岭南古典庭园初探”等三项获广州市优秀学术论文奖;“广州庭园”被选入法国波尔多城举行的首届国际建筑电影节,并获省电教优秀奖。这些理论在他的建筑创作和规划设计的98项工程实践中均有充分的体现。1986年国家鉴定意见中说:“上述理论各法,在深圳东湖宾馆、雷州西湖等地都得到了良好的验证。
刘教授教学严谨有方,高质量地培养人才。他撰写的“培养高质量建筑设计人才的园林建筑学科系统教学”论文荣获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他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共发表论文17篇,其中获二项国内学术论文竞赛奖。在参加实际工程的48项中,获一项英国皇家艺术中心的国际设计竞赛荣誉奖;二项国内设计竞赛二等奖;完成了一项经国家鉴定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贵州省黔东南阳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刘教授任系主任期间,该系在系专业教育评估中获优秀级通过,使我校建筑学系保持了在全国建筑教育界的先进地位,深受校内外的好评。
刘教授早在1958年就以优异成绩代表我国出席在苏联列宁格勒(今彼得堡)召开的第六届国际建筑学生代表大会。1978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内风景园林年会、国际园林与美学研讨会、国际建筑与文学研讨会、国际风景名胜学术研讨会、国际城市规划与建筑工程研讨会、国际建筑师开业研讨会、国际传统名居学术研讨会,在会上宣读有关论文20余篇。刘教授先后赴苏联、香港、澳门、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德国、瑞士等地进行学术考察和交流,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学院、香港建筑师学会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为促进我国建筑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