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

家乡区县: 江苏省宿城区

    来到一座城市,避免不了要入乡随俗,下面就为各位介绍一下我们宿迁的民俗!

除夕辞旧:


     除夕是指农历年中的最后一天(十二月大尽是三十,小尽二十九),这一天宿迁人称“三十晚”。在这一天,各家在外地的亲人都要赶回家团聚,共吃团圆饭。晚饭前,家家贴春联,即贴对子、贴门头,挂红灯笼,在家用器具上倒贴福字,寓意福到了。晚餐开始,燃放鞭炮,这一顿饭称年夜饭,特别丰盛。饭后全家老少齐集一堂“辞岁”,点香烛,化纸箔,供神灵祭祖先,居家老小叩头膜拜,随后由晚辈给长辈磕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接着,包饺子,包汤圆。饺子馅有荤有素,汤圆馅亦有糖、有芝麻或菜类。全家人围着炉火。现在是观看电视,边喝茶、嗑瓜子、吃花生、糖果,边聊天、叙家常,一起守岁,其气氛最为温馨祥和。有的人家还为小辈点长命香。直至清晨,鞭炮声彻夜此起彼伏响声不断。做生意的人街上店铺营业日以继夜,特别是理发业和浴池则通宵达旦,俗话说“有钱无钱,剃头洗澡过年”。在旧社会,穷人过年即是过关,因为少租少债,催租讨债的登门,大年夜四处躲债不敢归家。 春节迎新
     正月初一春节,是农历新一年的开始。拂晓各家便争相燃放鞭炮,有的人家还早早地到村口井台上去抢“富贵水”(或曰元宝水)。家家吃三十晚包的饺子和汤圆。早饭前,照例是先盛上两碗饺子敬神祭祖。早饭后,晚辈给长辈叩头拜年。妇女和孩子则穿新衣、新鞋,戴新帽。是日,亲友一般不互相拜年,次日女眷回娘家给父母拜年。这一天文艺活动特别活跃,丰富多彩,有花车、花船、高跷、龙舞、蚌精等,全家人结队外出观看,直到尽兴而归。有的人家在这一天还忌讳不能扫地,不准泼水,说是以免把金银财宝扫地出门、泼跑了。不准使用剪刀,以保福气、财气从初一到年底连续不断。 正月十五城隍庙会

     过去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宿迁城都要举行“城隍庙会”。这天一早,城区和附近农村的群众,都自发地集中到项羽故里北首的城隍庙,侍候城隍老爷“出巡”。城隍老爷“出巡”仪式极为隆重,出巡时,锣鼓鞭炮喧天,笙管箫齐鸣,同时伴以花样繁多的文娱表演,有高跷、旱船、狮子、黑驴、蚌精、抬阁、架阁等。扮演的节目有《西游记》、《西厢记》、《水漫金山》、《空城计》、《时迁盗鸡》、《铁弓缘》、《八仙庆寿》等。特别是孩童扮相俏丽,服饰鲜艳,天真烂漫,深受欢迎。附近农村民众为看庙会多先期进城投亲友处宿歇,亦有露宿在东大街商店门前石阶之上,候次日观赏。
出巡队伍由南向北,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吸引满城观

      众前来观看。城隍神“出巡”至商业中心——东大街时,各商店多备有香烟、糖果、茶食等专为犒赏,欢迎文娱节目在自己的店前演出。街道两旁人群如潮,围得水泄不通,可谓“万人空巷”。城隍神像“出巡”至东大街财神庙以北的“敕封显佑伯行宫”后稍事歇息,接着演员在行宫的戏台上表演节目,出巡活动达到高潮。演出结束后,众人再把城隍神像抬回城南城隍庙内。是日晚,极乐庵前校军场一带还举行各式手扎纸灯展销。
建国后,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取代了城隍“出巡”庙会。但晚上的灯市、灯会和花样繁多的文娱演出仍沿续至今。 正月十六走北边
     宿迁城里的老百姓有个风俗习惯,每逢正月十六晚上,都要挑着灯笼、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出城往北山走上一段,人们称之为“走北山”,也叫“走北边”。“正月十六走北边,腰不疼腿不酸。”这句话一直在城里传承着。

端午节插艾蒿:

     农历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亦称端阳节,是我国民间传统的“三大节日”之一。相传两千多年前楚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投汩罗江自沉身亡,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定为节日。在这一天,全国各地人民群众都要自发地举行吃粽子、划龙船、插艾草等活动,以示纪念,这已成为几千年来的惯例。

    古代,每逢端午节,诗人雅士都要举行吟诗、饮酒集会。吟诗,是为了纪念屈原,饮雄黄酒,则是为了消毒,也是为助雅兴。清•顾铁卿《清嘉录》中说:“研雄黄末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集会时,他们一般要带上酒钵,边吟诗,边喝酒,边击钵。
据民间传说,五月五日是个恶性的节日,屈原死后,在古人眼里,五月乃是“恶月”,百病丛生,恶疫流行。因此,古人在端午节这一天,不问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要想方设法避灾避邪,有的人家还结亲伴友,外出云游,有的肩背食物、手拎酒钵,露天独食寡饮,谓之熙游避灾。 就宿迁民间习俗而言,逢端午节这一天,晨起,家家门前要插艾草、菖蒲,主屋门前要挂纸饰的“五毒”:蛇、蝎、老虎、蜈蚣和癞蛤蟆。屋内床边悬挂钟馗画像,以驱邪避祟保平安。小儿要穿老虎鞋,手腕、脚脖上系五彩绒线,肚脐和肛门涂以雄黄。家人要到野外采集药草,或艾叶、菖蒲等“百草头”,用以浸泡热水洗澡,据说,端午节用药

     草或“百草头”洗澡,一年内可以不生毒疮,可防止虫咬和疾病,保护皮肤健康。端午节家家吃粽子,这是必不可缺的。粽子是用青芦苇叶包的。宿迁人吃粽子也很讲究,粽子是以糯米为主,但馅里多伴以花生仁、红枣、火腿、肉丁、豆沙等多种材料,煮熟后吃起来清香味美,非常可口,有的人家还要吃水煮大蒜头,因大蒜也是消毒之物。 解放之前,逢端午节这一天,宿迁京杭运河里都要举行划龙船表演或竞赛。宿迁城里人家爱把雄黄、粽子、红糖、黄瓜、萝卜、咸蛋等置于阳光下“晒正午时”。午后,男女老幼便成群结队到东关口京杭运河岸上观赏划龙船。龙船队伍庞大,有数十只,上面饰以彩饰,非常壮观。有的船后斜一长杆,有杂技演员在上边做各种惊险优美动作,引得观众阵阵喝彩。宿迁划龙船这一习俗,一直沿续到建国初期方止。
     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如今有关端午节的活动内容,已远远超出了它原来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活动已拓展为商贸洽谈、招商引资或各种文化、体育、民俗风情活动的展示,借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开展各种民俗活动,搭起经济发展平台。

绿豆(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