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落叶乔木,叶子是椭圆形,有锯齿,花白色带有红晕。果实圆形,味道甜或略酸,是常见水果,具有丰富营养成分,有食疗、辅助治疗功能,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苹果通常为红色,不过也有黄色和绿色,是植物的果实。苹果原产于欧洲、中亚、西亚和土耳其一带,于十九世纪传入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北和四川、云南等地均有栽培。苹果是普通的水果,也是最常见的水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营养,是世界四大水果(苹果、葡萄、柑桔和香蕉)之冠。
物种介绍 苹果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落叶乔木。
苹果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为人们最常食用的一种水果。苹果膳食纤维含量丰富,也含有大量的果胶,对于调整肠道菌群有很大的帮助,经常吃可使皮肤更水润。
苹果是蔷薇科苹果属植物的果实。该属大约25种,绝大部分属于这个种或为该种和其他种的杂交品种。该种有两个变种:道生苹果和乐园苹果,常被用作矮化或半矮化砧。生产上用作砧木的种,尚有西府海棠、海棠果、湖北海棠、河南海棠和山定子等。苹果树多为异花授粉,有2~4%的花座果较为理想。虽然成熟苹果的大小、形状、颜色和酸度因品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但通常圆形,直径50~100mm(2~4吋),带红色或黄色。[3]
苹果品种数以千计,分为酒用品种、烹调品种、尾食品种3大类。
3类品种的大小、颜色、香味、光滑度(可能还有脆性、风味)等特点均有差别。不少品种含糖较高,中等酸度,丹宁含量很低。苹果除生食外,烹食方法也很多,常用作点心馅,苹果馅烤饼可能是最早的美国式甜食。炸苹果常与香肠、猪排等菜肴同食,尤其在欧洲特别普遍。
营养成分
苹果含丰富的糖类,主要是蔗糖、还原糖以及蛋白质、脂肪、磷、铁、钾等物质;还含有苹果酸、奎宁酸、柠檬酸、洒石酸、单宁酸、果胶、纤维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微量元素。
据测定,每百克苹果含果糖6.5~11.2g,葡萄糖2.5~3.5g,蔗糖1.0~5.2g,蛋白质0.2g,脂肪0.1g,粗纤维0.1g,钾110mg,钙0.11mg,磷11mg,;还含有微量元素锌、铁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果胶及纤维素等。
成长过程
开花后进入第一次生理落果,再进入幼果期,到果实膨大期,再到生长成熟期。可以让你验一下,成熟苹果核就可以顺利成长为一颗苹果树。与土壤接触面大,苹果树根系入土深而广,可适应沙质土、壤质土、黏质土。
物种形态
蔷薇科,苹果属,乔木,高达15m,树干灰褐色,老皮有不规则的纵裂或片状剥落,小枝幼时密生绒毛,后变光滑,紫褐色。叶序为单叶互生,椭圆形到卵形,长4.9~10cm,先端尖,缘有圆钝锯齿,幼时两面有毛,后表面光滑,暗绿色。花白色带红晕,径3~5cm,花梗与花萼均具有灰白色绒毛,萼叶长尖,宿存,雄蕊20,花柱5,大多数品种自花不育,需种植授粉树。果为略扁之球形,径5厘米以上,两端均凹陷,端部常有棱脊。花期4~6月;果期7~11月果熟。
苹果文化
在吴语地区因吴语“苹果”与“病故”是同音词,所以在吴语地区不在探望病人时赠送苹果。
在香港等地,西洋苹果又称蛇果,但并非因为它是《圣经》中蛇引诱亚当和夏娃吃的禁果,而是因为以前从外国进口苹果时,有人听到外国人称赞苹果delicious(美味),误以为此即苹果的洋名,所以又将其称为“地利蛇果”,后简称蛇果。
苹果日语称苹果为“リンゴ”(ringo),这是日治时代以日文发音沿用至今,汉字写法即为“林檎”。传统台语则称作“Phōng-kó”,汉字“苹果”。因台湾地处亚热带地区,在梨山尚未种植苹果前全依靠外国进口,苹果因而价格昂贵,所以早期吃苹果成为奢侈的象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