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深泽我的家

家乡区县: 石家庄市深泽县

4 旅游景区

4.1 北极台文庙

     深泽县北极台文庙位于于深泽县城北城墙正中,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为四棱台形巨型土台,环四周砖砌。其基座约2160平方米,顶台面积约1600平方米,台高14米,分三组,计45级台阶,台上建真武大殿,供奉北极紫薇星大帝。正殿三间,侧殿东西各二间,殿前建有钟楼、鼓楼。

    深泽城原只有东、南、西三门。北面无门。时嘉靖年间,大同人李承式做深泽令,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北城墙中部构筑土台,凡数月而成,因其位于城之北,又可 深泽县建筑登高观北极,准东西,故称此台为北极台。台高四丈余,台基围50余丈。此台建成,为深泽至高点,捡拾拎衣登台者络绎不绝,凭高远望,田畴辽阔,村落参差,四方万景无不在目。

    土台修成,又在台上构木为阁,建真武庙(真武者,相传为北方之神,能真正越海飞空,威镇北国)。其庙朱梁绿瓦,檐牙高啄,使台上顿然生辉。

    台下又凿池引泉,环植杨柳,使之成为一邑胜景。乡中父老称北极台系一邑之文明,关一县这科举。

    到清代嘉庆六年(1801年),北极台已历时二百四十年,其间风吹雨打,洪涝侵蚀,台上台下多有残损。当时知县萧泗水遂命将北台修葺一新,把原土阶换为石阶,三组,共45级,层次叠起,观之甚伟。

    清咸丰七年(1857年)。知县许忠见台上土木建筑已多破旧,胶漆寥落,遂出俸倡导,重修北极台,凡门、窗、椽、柱尽涂丹漆,同时又将台前辟为甬道,直通城内大街,并沿甬道设坊四座,其牌楼分书为“太和仙境”、“治世玄岳”、“北岳具瞻”、“玄武重镇”,四坊连影,南北相接,造成目上下建筑呼应衬托之势。台前甬道中部则辟为水塘,两旁开疏为渠,渠两侧翼以花樯朱栏,环渠补柳三百五十株,台上台下随得而增胜,三五之 夜,月影参差,柳月相照。更为游赏之盛。这里于是便成为深泽第一佳景--“北台柳月”。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又于北台再次整饬。去枯柳而植新株,并杂植桃李于其间,再疏渠道,跨渠增架木桥,于疏枝月影之中,又添小桥流水,更成一邑之绝胜处。北极台此种景观,至今大致保存,所以观赏者连年不衰。

   抗日战争时毁于敌人手中,后依原样重建,建国后又多次修缮,现北极台辟为深泽县烈士纪念馆。

4.2 永济桥

    永济桥位于深泽城西4公里处的赵八村西北口,南北横跨磁水。为全石结构,桥长70米,宽6.3米,高6.86米,分五个拱圈。桥面两侧有石栏板、望柱,桥头两侧有旋鼓石,造型别致,气势壮观。

    据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记载:永济桥,修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二月至九月,系朝中敬侍夫人郝氏(原名郝芳,深泽赵八村人)为解除故乡父老下田回渡磁水之苦,起出资修桥之意,又以此事告知两官圣母,复奏万历皇上,朝廷派近侍王臣前来深泽赵八村督建而成,迄今已409年,虽几经战火,桥仍巍然于磁水之上。

4.3 刘盆子墓

    在西北留村,1970年前,古垄尚存,现墓迹已废。据后汉书载:刘盆子为泰山式县人,为西汉末赤眉军拥戴的“皇帝”,后降光武,做赵王的郎中。后来刘因病失明,赐他荥阳均输官地,使食其税终身。刘盆子其生其死皆与深泽无涉,不应葬骸于此地,为何会出现刘盆子墓,原因不明。

4.4 尚文墓

    在深泽县城西南二里许之小张庄西侧,传为元中书丞右尚文之墓,现墓迹全无。

    据元史尚文本传载:尚文祖籍为深泽人,后徙保定。元至元七年(1270年)由辟荐入朝,历任直侍仪史、御史台都史、刑部尚书、中书右丞等职。泰定四年(1327年)卒,归葬深泽

nana(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