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十二连城

家乡区县: 陕西省潼关县

 潼关十二连城,又名烽火台,俗称墩台,位于距潼关县城东约3公里的禁沟两岸。禁沟北起禁沟与潼河交汇处,南至秦岭蒿岔峪口,南北长约15公里。沟底经过长期山水冲刷,形成宽30米的平坦斜坡道,成为通往潼关城右侧的一条军事要道。 自唐朝以来,各个时期为了潼关的安全,在禁沟西岸,分筑方形土台12个。土台底边长11米,宽10.5米,高7.6米,夯层9-14厘米。土台四周均有唐至明、清的瓦砾片。这些设施,属于防御性的军事堡垒,由于与潼关县基本相连接,故称十二连城。

通过对“十二连城”字面意义的理解,在过去肯定是沿着禁沟两岸筑有十二座防御性城池的!然而今十二连城无一幸存!唯有烽燧遗址依然孤傲的挺立在荒原上!至于是否真的有“十二座烽燧”?关于这个量数问题?我一直不惑!又据{2008年4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潼关县文物普查中,发现烽火台总数为21个,其中圆锥体11个、方锥体10个)。这么多的烽燧它们今天究竟还在吗?是否每座烽燧都有图片资料为证?余想把这个问题搞个明白!于是于癸巳春节期间对十二连城烽燧做一系统考察!十二连城对于潼关有着无比的重要性!潼关如无十二连城,古关则缺乏完整防御能力!因为潼关扼守塬下,十二连城则扼守塬上!两者互为犄角,因而形成完善防御体系!十二连城主要防御东方来袭之地,所以位于禁沟西岸,它北起潼关故城南边苏家村,南至秦岭脚下。总长度蜿蜒约三十华里!十二连城虽然今天不存,但是沿烽燧两岸许多村落依然透露出远古军事信息。如:南塬上上屯村、下屯村、北巡寨、南巡寨、代字营等村名,这些村子的村民据信其远祖都是营户,甚至有个村落先祖经考察是唐时粟特人!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我在初五下午考察完潼关故城后,看时间才三点多,于是决定先登上故城南边苏家村塬上的烽燧考察一番,虽然时间紧迫。但是能考察几个算几个,改日再来。苏家村塬下潼河边上的一座烽燧我去年曾考察过,于是直登塬上。读者且随同我的考察脚步一览。。。

baigege731356675(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