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饼”老夫妻

家乡区县: 咸阳市乾县

在许多地方,要镟柿饼,必须用农历九月底十月初的柿子,这个时候柿子虽然泛黄,但大多还没有成熟,有一定的硬度好放在镟床上加工,又生又涩的柿子,在辛苦劳作和季节催化中,就成为了一件饱人口福的零嘴美食。75岁的张老汉急冲冲走在乡野路上,准备和老伴一起摘柿子做柿饼。

在老伴的帮助下,张老汉奋力一登攀上粗粝的柿子树。山里的柿子结了满树,村里没有多少劳力去采摘,老两口闲着,也正好弄一些贴补家用。


张大娘也爬上枝头,和老伴一起采摘。张大娘比老伴小不少,也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在农村,老两口相濡以沫默默无闻过一辈子,稀松平常。


橙红色的果实,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希望,跳跃在细小脆弱的枝头,只有努力、技巧和对生活的信心,才能够一一撷取。


摘得差不多满筐的时候,老伴下到地面,老两口开始合力将筐子运下树。

抱着金灿灿的果实,沧桑的脸膛也不妨绽放丰收的喜悦。

采摘下来的柿子,要尽早运到山下加工,要是迟了就成了烘柿,白白浪费了劳力。


一提篮一提篮地将柿子挎进家门,半个多世纪了,生活就是这么一下一下的挎进家门的,平常才是真。

 

 

柿子都运进了家门,老两口开始加工柿饼。淡淡的夕阳、远远的风、小小的院子,时间的脚步放佛迟滞如斯,随着镟刀的转动,青涩的气息弥漫开来。


张老汉正在翻晾去皮的柿子,殷红色的是晾过一日的了。去皮的柿子需要晾去水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翻动,揉捏,随着软糯柔韧感的产生,柿体也从馒头状慢慢变成蛋饼样。


大约一个月的晾晒后,已经成型的柿饼,水分还比较足,这个时候口感最好,是上网、清谈间的美味零嘴。


成品柿饼,在山区里吸取日月精华、风餐露宿后终于得成正果。

挂在窗台下的烘柿,是为了孩子们来的时候,给他们裹嘴解馋的最佳礼物。

 

小飞(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