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文化艺术(二)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美丽中原屏翰晋城。优美的自然风光,久远的历史文化遗存,造就了晋城独特的太行山水风情。境内自然风光旖旎,文物古迹遍地;同时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得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在此生长,赋予晋城“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如皇城相府、古村郭峪、柳氏民居等。此外,蟒河景区、王莽岭景区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一分活力。悠久的文明赋予了晋城丰厚的人文遗产。晋城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保护单位35处、市级保护单位27处、县级保护单位252处,既有古人类遗址、古寺庙、古碑刻、古名人墓葬,又有古战场、古民居、古书院和革命纪念地等。更让人引以为荣的是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其约占山西省同时期木结构古建筑的2/3,占中国同时期的1/3,几乎超过南方同时期古建文物遗存的总和。
泽州鼓书
是由晋城沙石板村马振盛(1925—1971)在河南学回来的铁板鼓书、苇匠村徐廷荣(1907—1990)在内蒙古学回来的钢板鼓书和晋城四弦书结合形成的。它与《四弦书》的坐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表演形式上更加多样活泼。如走唱、伴舞等。泽州鼓书流传于泽州县全境以及晋城市所辖周边县(区),经过了上百年的传承发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演唱风格,深受晋城市人民群众的喜爱。2009年,泽州鼓书被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泽州四弦书
泽州四弦书以四弦(四胡)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形成年代无文献资料可考。已知最早擅演泽州四弦书的艺人,是清光绪年间泽州县犁川镇的盲艺人程天和(约1872-1932)。据此推知,泽州四弦书至迟在清代光绪年间之前即已形成,距今已有150年以上的历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