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被视为是花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十一五”期间,花都GDP年均增长13.9%,实现了5年内经济总量翻一番。但去年受汽车产业下滑影响,花都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去年GDP增速为6.3%,今年一季度仅为4.3%。按照这样的增长速度,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的“十二五”规划,希望渺茫。10年间,相比起同样是副中心城市的增城,花都已经被反超,发展速度,更无法与番禺、南沙和萝岗等其它郊区或新区相提并论。10年间,花都区坚持发展汽车产业不动摇,其余的支柱产业却未见起色。
花都是否能够在“危”中真正抓到“机”,怎样调整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如何瞄准新型的接替产业,又如何打造幸福宜居城市,是花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城市副中心绕不开的问题。
●南方日报记者 李春江 实习生 杜静
难题 汽车独大如何转身
在广州的经济版图中,花都是“北优”的重点区域,也是广州三大副中心之一,有大广州“北引擎”之称。汽车产业曾经让花都这座“引擎”马力充足,依赖汽车产业,花都区“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3.9%,实现了5年内经济总量翻一番,汽车产业实现产值千亿元,占据了花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当时,也有舆论泼冷水,认为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忽视了市场的因素,有可能重蹈汽车之城底特律破产的覆辙。
言犹在耳,近来的经济指标确实不断亮起了红灯,汽车一业独大的弊端显现,花都经济形势严峻。
相比起今年广州市一季度GDP比上年同期增长12.9%,花都经济增速仅为4.3%,离今年9%的经济增长目标也未达到一半的水平。去年花都GDP增速6.3%,对于这个数字,花都区委书记杨雁文表示,“去年,受大环境影响,花都区汽车产业产值比计划减少280亿元,经济增长相对缓慢,拖了全市后腿,应深刻反思。”
再次把花都放置在广州的版图中,反观另外两个汽车重镇,同样是日系车的整车生产基地的增城和番禺,但区域经济不仅没有随汽车产业波动,反而稳定增长。如今,增城市坐拥两个整车生产项目,番禺拥有投资达到7亿元的广汽研究院。对比之下,东风日产独大和研发力量欠缺的劣势暴露无遗。广东省社科院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也强调了核心技术的关键,“日本友人认为,花都汽车产业不是制造业中心,而是加工组装。”他说道,如果东风日产不提供核心技术,那么花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限制就会非常大。
“既为汽车,不唯汽车。”花都区委书记杨雁问曾这样说到。事实证明,主政者的思路是正确的,花都区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正在进行着艰难的调整。汽车产业不能成为花都经济唯一风向标,逐步成为共识。无论是从发展规模和城市定位,花都都不会成为底特律。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既要形成汽车产业的新竞争力,也要在优势中找到新机会,构建可以抵御风险的工业体系,才能推动花都的良性发展。
思路 空港经济抢先机
“对于空港经济区,花都区和白云区在竞争中,谁能先发展出高附加值的产业,谁就能在研发上抢占先机,谁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彭澎认为,在去年花都新型城市化的发展目标中,虽然排在第一是建设国际空港门户,但此前浪费了先行优势。
早在2006年,花都区就提出了“打造中国孟菲斯”的建设空港经济区的口号,但一直没有呈现对花都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目前,国内8个主要机场临空经济区所在行政区的GDP增速比其所在城市平均高出8%,北京顺义临空经济区更是贡献了区内85%的GDP。相比之下,花都空港经济区运营效果却稍显逊色,园区所在的花都区GDP增速还比广州市低几个百分点。
经过数年多番论证,空港经济区曾多次扩容。据最新规划,广州空港经济区总面积较此前规划扩大151平方公里或52.4%,达439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81.9平方公里,比此前的11.55平方公里扩容6倍。然而,空港经济区划分为花都和白云2个部分,再次凸显了花都与白云区竞合关系的尴尬。彭澎认为花都是空港经济区北部,主要是货运,可以发展物流、航空总部、食品加工、飞机维修等产业。而白云是空港经济区南部,可以发展一些酒店配套。
相比起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话带过空港经济区建设,今年花都区区长林中坚强调,空港经济2013年务求有新突破,并勾画了蓝图:以飞机维修和制造为主的高端制造产业、以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和航空综合配套服务为主的临空总部经济、以高端物流为主的航空物流产业和以光电子为主的高新科技产业。对比起从荷兰阿姆斯特丹、韩国仁川、日本关西空港经济的发展,花都区描绘的蓝图也算合时宜。花都区要在总部经济、商贸服务业、综合物流业等为核心的临空产业抢占先机,用当年推汽车项目时的气魄去干事,不要让空港经济变成“空讲经济”。
目标 建幸福宜居新城
每到周末,位于广州市区60公里外的花都区红山村游人如织,自驾游的车辆往往要排到村口。这个被誉为“广州最美乡村”的客家小村落群山拥抱、阡陌相连、溪水环流,吸引了众多珠三角的游客。在旅游经济的带动下,红山村人均收入通过经营土特产、农家乐,人均收入实现5年翻倍。
在花都的区域分布图上可以看到,花都区969平方公里,农村离镇及中心城区大多都在10公里左右,如同明珠散落在绿色群山中。然而,依靠自然生态发展起来的成熟休闲度假区,除了红山村,花都鲜少再有例子。
观察人士认为,花都区要利用优美环境的独特自然禀赋,像增城学习经营“绿色产业”。丁力认为,很好的自然环境,而且得到了比较好的保护,这就可以发展农家乐之类的现代休闲旅游度假。“老百姓通过旅游赚钱,政府通过上大项目增收,这就是实现既有青山绿水,又有金山银山”。
实际上,花都的三个新型城市化目标之一是建设幸福宜居新城,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在全面铺开。然而,有关环境的关键指标却敲响了警钟。2012年的广州全年空气质量10个国控点中,位于花都中心的花都师范站空气质量优良率最低。花都自来水问题、饮水源污染严重等问题也多次见诸媒体,去年曾经公开点名花都水质不达标。除了水质问题,花都全区供水产能缺口也很大。尽管我们看到花都区政府的努力,在本月初的水质检测中实现了全部达标,但对于基础建设,仍然需要加强,以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
■数说
今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工业总产值增长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9%;
2012年,受大环境影响,汽车生产、财政、税收等指标出现负增长。其中汽车产业产值1104亿元、产量75.76万辆,分别下降10.3%和6.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7.51亿元,下降3.2%;税收总额(含海关代征税)231.79亿元,下降3.1%;
2012年,财政科技总投入2.14亿元,增长22.9%。全区专利申请量2647件,增长20.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80件,增长45.8%;
花都区969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区只有170平方公里,储备36宗,9655亩土地,规模居全市第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