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渊(1865—1941),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字临淑,讳东汉,广东兴宁人。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年逝世。他曾在辛亥革命、中国现代教育、实业救国、国共合作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是一位具广泛社会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坚强的民主革命先驱。
何子渊的母亲陈太夫人,十三岁怀孕时曾隐讳地问她家婆“十三两的鸡会不会下蛋?”,家婆不解其意,顺口回答:“讲鬼话,十三两的鸡怎么下蛋?”,羞得陈太夫人满脸通红,掉头就走。不久,长子子渊便呱呱堕地。从此,一发不休,陈太夫人接连产下11个女儿,7个男孩。人文鼎盛,闻名州里。
1920年代初,担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的子渊先生到广州越秀山麓的中华民国政府总统府找孙中山非常大总统汇报工作,中山先生因公务繁忙不便久陪,便安排于佑任陪伴。期间,中山先生听了下属的汇报,对陈太夫人的“好命”感到非常惊奇,顺口吟出了一副脍炙人口的长联。当渊公离穗返乡之时,中山先生特授意于佑任将堂联做成条幅相赠,以示庆贺:
添岁又添丁,几度酒杯传酒令;
有灯兼有月,十分春色闹春宵!
此联至今仍悬挂在何子渊故居光裕庐上堂。2009年9月10日,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广东省委秘书长潘莎莎、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馆长李穗梅、十九路军淞沪抗日将属联谊会会长蔡醒民等省市领导同志特为“何子渊诞辰145周年暨何子渊故居挂牌揭幕庆典”剪彩。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后苦于没有一支受革命党直接领导、指挥的军队以及其他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而被迫辞职,全体同盟会员及革命党人无不扼腕叹息,愤愤不平,中山先生却举重若轻,照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久,一直追随孙大总统,情同手足的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便带着自己最亲近的六弟何贯中和两箱嵌有“乌鸦落洋”印鉴的上等箭竹顶茶赶到南京,面见满怀信心,正在筹划实业建国蓝图的孙中山,并打算将六弟再次托咐给先生。
宾主久别重逢,谈笑风生,感慨良多。中山先生故作陶醉状,品尝着 “入口甘滑,齿颊留香,甘中带苦”刚从箭竹顶古茶场出品的极品箭竹顶茶,顿觉心旷神怡,妙语联珠,连忙站起身,执意要给子渊公题诗助兴:
西湖龙井,信阳毛尖;
甘苦同珍,箭竹顶茶!
话音未落,文房四宝便端了上来,先生气定神闲,泼墨挥毫,一挥而就。“孙文”刚一落笔,渊公便抚掌大笑:“好一个甘苦同珍的中山公,好一个甘苦同珍的中山公!”,先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信手拈来,略带调侃、打油风格的好诗,立即引来满堂喝彩和掌声。
不久,在姚雨平总司令戎幕任北伐军第二十二步兵师八十七团第三营营长的何贯中,再次回到陆军大学深造。讨袁战争胜利后,何贯中编入中山先生亲手创建的援闽粤军,任独立营营长,是孙中山安插在陈炯明身边最隐蔽的眼线,也是孙大元帅早期除邓仲元之外,最忠诚得力的干将之一。
我的能力秀首页:http://www.wm23.cn/qing_ting
我的梧桐子首页:http://www.wutongzi.com/uc/52327632.html
我的新浪博客首页:http://blog.sina.com.cn/u/2614103614
我的新浪微博首页:http://weibo.com/u/261410361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