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北接许昌,南望漯河,东接鄢陵、西华,西连襄城,西南与舞阳为邻,这里就是我的家乡。
每到吃饭的时间,可能有人跑到西关或火车站附近去吃项记烩面。项记烩面招牌式鸡丝烩面,烩面没有那么多汤水。红油鸡块熬煮得香喷喷的,让人垂涎欲滴,老板也舍得放鸡块,味咸、香,可能还有些麻辣。所以这个店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等着吃烩面。
除了烩面,其他小摊上的面也非常可口。我曾在一个夜市的摊上吃过一次炒拉条。师傅从一团软软的面里飞快地抽出一条铅笔粗细的面条,竟不会断,大概够一人份了,才掐断,然后上锅炒制,加入羊肉、洋葱等,最后配以孜然调料,连我这么最不爱吃洋葱的人,那次也吃了个精光。出来摆摊卖饭的都有几下真功夫,绝不挂羊肉卖狗肉,如果他说是拉面或者刀削面或者手擀面,那就不是机器意义上的拉面或刀削面。
除了跑远路吃项记烩面,更多的人选择就近吃一份热腾腾香喷喷的热干面,或者滑溜筋道的凉皮。热干面和凉皮估计全国都有卖的,但临颍的却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是盛的用具,其他地方我见大多是大瓷碗,那种笨重的黄绿色的瓷碗据多,而临颍的盛具仿佛是有文件规定了一样,热干面多是小红盆,而凉皮是有着蓝色花纹的瓷盘。如果谁家不是这样,立马会引起别人诧异的目光。其次是面的配料,我在其他地方吃的热干面都力求正宗,正宗的是什么样呢?我没去过武汉并不清楚,但从这些各个店里的情况可以推测出,正宗的热干面应该是面和豆芽同煮,捞出来后,配以小葱、榨菜,然后各种调料。临颍的热干面就不同在配料上,它没有豆芽、小葱、榨菜,代替的是菠菜或者韭菜,还有面筋,之后才是大勺的芝麻酱及其他作料,浅黄色的面条配着绿绿的蔬菜,夹杂着芝麻酱的浓香,令人胃口大开。因为面干,所以需要有汤,汤就是煮面的面汤,可能是面里添加了其他东西的缘故,面汤的味道也很特别。
等到了晚上,就有卖豆腐脑的摊贩出来了,不用招牌,不用吆喝,别人一看那架子车,就知道是卖豆腐脑的。说起来,卖豆腐脑的也似乎有专门的章程:一辆人力架子车改装的车上,一头放着豆腐脑,装豆腐脑的瓮是用白布包着的盖子盖上的,一头放着卤料,也是深色的大瓮装的。临颍豆腐脑的卤料和别的地方不同,它也像胡辣汤,但味道迥异,它更多的是香味,而全无辣味,说是卤料,其实也可以单喝,但似乎没人单喝。盛半碗豆腐脑,然后用木勺盛半碗卤料,加一些芝麻酱或者韭花,香喷喷的豆腐脑就可以开吃了,这碗豆腐脑里出来白嫩的豆腐脑还有面筋、粉皮,我最喜欢的是他们自制的面筋,大块大块的,筋道又香,令人回味无穷。
早上可以在外面吃早点,早点都是河南风味的,胡辣汤、八宝粥、豆腐脑、油条、水煎包、菜角等。胡辣汤多是北舞渡的,逍遥镇的倒不多。最值得一吃的是水煎包,临颍的水煎包好像没有荤素之说,一般都是肉的,而且并不是我讨厌的那种说是肉的其实全是粉条的那种,它一般是肉和大葱的。水煎包的底被煎得焦黄,白白嫩嫩的煎包皮,微微透着红红肉馅,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咬一口,软软香香的,肉的香和着葱的香,让人欲罢不能。我在其他地方从来没有见过临颍的煎包,其他地方的除了馅不好吃以外,面也是死硬死硬的,很少有煎得焦黄的,大多时候过了火,泛着黑色。
如果你去一个小镇上,卖早点的或许还保持着古朴的情形,一口大锅,热腾腾的胡辣汤,汤上浮着一层翠绿的葱花,锅里放着一把木勺,锅边是整齐一摞宽口蓝边瓷碗。旁边可能是炸油条的,金灿灿的油条在锅里洗了澡,精神抖擞地站在漏网上,再旁边的空地就摆了矮桌矮椅,桌椅都是很长的条凳,可能是长木板搭建的,使用的年数久了,黑黑地泛着亮光。这些便是常见的早点情景了。
临颍人民将这些古朴的做饭手艺忠诚地传承了下来,恪守货真价实的理念,从不偷奸耍滑,从不投机取巧,让每一个走出临颍的人都无限怀念家乡的那些独有的饮食,而这些饭香也在记忆中无限扩散,直至终老。
沧州师范学院祁少冬:http://abc.wm23.com/minemine
知详情互粉哦!新浪微博:http://weibo.com/qsd201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