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天惊 《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一)

家乡区县: 江苏省如皋市

提起家乡,便想起前些日子偶然读到《香港成报》的《石破天惊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冒辟疆与《红楼梦》绝非巧合》、《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三篇文章。其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江苏如皋高级工程师冒廉泉先生提出《红楼梦》作者是其祖先——明末四大才子之一、复社重要成员冒辟疆。
对于此观点,仅是冒先生一家之言。学术问题,可以见仁见智,求同存异,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必刻意为先人讳、为名人讳,为家乡的名人讳,否则往往欲盖弥彰。

接下来分享一下所读文章。
《红楼梦》的作者到底是谁?一直没有定论。
自从国学大师胡适考证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所写之后,在长期范围内,曹雪芹撰写前八十回、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就几乎成为社会公认的结论。但事实上,这个说法疑点重重——我们难以相信一个叫“曹雪芹”的人,居然除了《红楼梦》,没有在文学史上留下其它任何作品、活动和痕迹;也无法确定,一个没有被记载在曹氏家谱更没有后裔的曹雪芹是否存在?鲁迅先生在《红楼梦》杂论中说,“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他又在《清之人情小说》中说,“乾隆中(一七六五年顷),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这时离曹雪芹逝世两年。按胡适先生认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是1754年问世,而书中出现批注已载,30年前作者答应给批注者书法作品未能兑现的故事。《石头记》问世前30年约为1724年,不管曹雪芹是1717年或1724年出生,即虚岁5岁或虚岁14岁,在他身上都难以发生此事。
探访如皋水绘园,感受红楼梦氛围
冒辟疆是明末四大君子之一、复社的重要成员,曾经在国难关头与同仁发布《留都防乱公揭》,揭露和批判了阮大铖等阉党余孽。明亡后冒辟疆义不仕清,与董小宛归隐如皋水绘园,上演了经典的爱情故事。
水绘园的设计,几乎就是大观园的设计原型;而水绘园加上冒家的东府西府,与《红楼梦》里面大观园加上荣国府宁国府,都是独一无二的“两府一园”格局!全国没有第二个地方是这样的建筑设计!
更让人诧异的是,冒辟疆居然是个“石痴”,水绘园里面有几处石头砌成的假山!他在临死之前还惦记着石头!而《红楼梦》这本巨著,当初的第一个名称是《石头记》!里面更设计了一块顽石,化成通灵宝玉!上个世纪初,吴昌硕先生得到了这块有冒辟疆印记的通灵宝玉!
至于董小宛,不仅与林黛玉一样,来自苏州,擅长写诗作画,更是古代十大美食家之一,董糖董糕等许多美食已经流传下来,很可能就是《红楼梦》里面诸多美食的灵感来源!
绝非巧合:冒辟疆与《红楼梦》
根据走访调研,的确可以发现太多冒辟疆与“红楼梦”的密切关系,这很难用巧合来解释!
一、《红楼梦》的作者只能是明末清初人
《红楼梦》开头就说:“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隠去……”
《红楼梦》是“梦幻”,是“假雨村言”,但可以确认它具有自传性质。
《红楼梦》第二回贾雨村长篇大套的议论世间男女:“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如前之许由、陶潜、阮藉……石曼卿、柳耆卿、秦少游,近日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
文中如前之“许由……秦少游”等都是明代之前文学家、诗人。而“近日之倪云林、唐伯虎、祝枝山”都是明代文学家、诗人。
胡适考证的生於清中期的曹雪芹(约1715—约1763)会把魏晋、唐宋元时期指为“如前”, 但不会把距他一二百多年前的元明代(公元1369年——1644年)说成“近日”。
只有明代或明末清初时代人才能把元代、明代视为近日!
而据吉林省工会主席土黙然教授研究,《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所出现的《豪宴》、《乞巧》、《仙缘》、《离魂》、《游园》、《惊梦》、《相约》、《相骂》、《刘二当衣》、《寄生草》、《妆疯》、《西厢记》、《牡丹亭》、《白蛇记》、《满床笏》、《南柯梦》、《负荆请罪》、《琵琶记》、《吃糠》、《荆钗记》、《琴挑》、《上寿》、《长生殿》等剧目,都是元代杂剧、明代和清初的传奇或杂剧,其中最晚出的《长生殿》创作完成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这就是说,《红楼梦》中涉及的戏剧,都是康熙中叶以前流行的戏剧,书中绝无1688年以后中晚期以及雍正、乾隆时期的任何剧目。《红楼梦》作者应是极其熟悉明末清初戏剧的文人,而出生清朝中期的北京“曹雪芹”做不到。
还有,《红楼梦》中的服饰、发型全部是明代的。我们看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缨络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玖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撤花洋绉裙”。如此过细的描写非亲目所见是写不出的。
其他如宝玉、黛玉、宝钗、丫环、婆子、老爷、管家各式人等的服饰均有过细的叙述。
《红楼梦》作者应生活在明末清初,亲眼看到过如此服饰,才能作出如此过细的服饰描写。
二、《红楼梦》作者应具备的几大要素,锁定冒辟疆
冒廉泉先生认为,其作者必备的几大要素是:
要素1:他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巨匠。
冒辟疆是明末清初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水绘园诗词唱和的首领、诗词集《同人集》总编。
要素2:应生于世代官宦书香之家,有贵介公子生活经历。
冒辟疆父辈上溯六代外放为官,五世冒鸾、十一世冒起宗贵为进士,其父冒起宗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督理七省漕运,正是《红楼梦》中的“所赖天恩祖之德”,号称“巨富豪门”。
要素3,要有广泛的社会交往来,医卜巫娼都通。
冒辟疆六次到京参加科举,连续多日在南京桃叶渡招待宾朋,来者不拒,耗资不菲。后加入复社,参与发布《留都防乱公揭》,退隐如皋水绘园后,也招待上千文友诗词唱和,“士之度江而北,度河而南者,无不以如皋为归”,冒辟疆拥有巨大社会声誉和社会交往经验,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要素4,熟悉女性,广交女友,有丰富的女性故事素材。
冒辟疆六次科举,每次都流连南京与苏州等风月场所,与秦淮八艳中的陈圆圆有婚约、在李香君住所三十天每天一论文问世、与董小宛归隐九年、吴蕊仙更是为他专程赶到水绘园……他还与其她名妓往来,夫人一位,先后纳妾五位(其中就有袭人晴雯型通房丫头),好友在《冒姬董小宛传》称冒辟疆“所居凡女子见之,有不乐为贵人妇,愿为夫子妾者无数”。其对女性之关心了解,可谓世间少有。
要素5,要有坎坷的人生经历,乃至风尘碌碌,一事无成。
冒辟疆六次科举未遂,却险些被阮大铖抓捕杀害,归隐后明朝覆灭,冒辟疆南下逃亡,结果僮仆被清朝大军屠杀二十余个,而资产被抢劫一空,家道中落,到晚年,冒辟疆庶出的弟弟变卖祖产,冒辟疆不得不搭建三间草房,把茅为盖,挂席为门,绳枢瓦牍,仅敝风雨,靠卖字为生,正是《红楼梦》中的“茅椽蓬牍,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 的原形。
三、胡适对“曹雪芹”的考证,不足为凭
《红楼梦》中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 。但关于“曹雪芹”的身世、经历,人们一无所知。他何时何地写出这部巨著?还有哪些著作?他的后人在哪里?
这些都引起广泛探索和质疑。
胡适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考证说——曹雪芹是曹寅的孙子,曹寅是清康雍朝的江南织造世袭巨富。
但是,《曹氏宗谱》和《清宫档案》曹寅子孙辈记载都没有“曹雪芹”这个名字,胡适没有任何可信依据。
其实,二百年来考证《红楼梦》存在两大误区:
一是对“曹雪芹”这名字太较真,“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 那句话中,“悼红轩”明明是假的,不存在的“悼红轩”中,怎能坐着一位真实的“曹雪芹”在披阅《红楼梦》呢?应该认定,作者杜撰的“悼红轩”中坐着一位化名“曹雪芹”的人,在“披阅”《红楼梦》。“曹雪芹”是假名,现代叫笔名。鲁迅姓周,巴金姓李,曹雪芹难道不能姓冒吗?特别是在满清的文字狱中,作者敢公开使用自己的真名字吗?而且更重要的是,“披阅”和后面的“增删”这个词,实际上相当于整理、编辑资料而已,并非是“原创”的含义!
二是主观认定“曹雪芹”著作了《红楼梦》,作者必须姓“曹”,于是对号入座,在清档案中找到一个曹寅,上下三代做过江南织造,接驾康熙皇帝四次,是个显赫人家,“曹雪芹”就安在这个曹家了。但是从《曹氏宗谱》和清代宫庭档案中,找不到曹寅后代有叫“曹雪芹”的人,没有依据,直到上世纪初杨钟羲发现敦诚著的《四松堂集》有“雪芹为楝亭通政孙”,这就成为胡适考证的主要依据!但那句“雪芹为楝亭通政孙”是写在笺条上的夹注,是刊印《四松堂集》时才夹添上去的,根本不是敦诚著作原文,不具有可信性!
冒廉泉认为,在清初康熙雍正盛行文字狱时代,作者要冒抄家杀头的危险,动辄家破人亡祸及子孙,哪敢书写真实姓名?被一度视为禁书和“淫书”的《石头记》最初只能以手抄本面世,作者为了保护自身和家族,故意摆出迷魂阵,《红楼梦》声称“甄士隐(真事隐)”,书上明写参与撰书的有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棠村五人,这五个人,都是假名,不过是“原应叹息、假语村言”罢了(元、迎、探、惜,贾雨村)!

SAMSARA(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