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苗族民歌在海南存在约300多年。
据清道光《琼州府志》记载: “盖前明时剿平罗活,抱由二峒建东安营,调广蘸苗兵防守,后营讯废,子孙散处山谷,仍以苗名。”清张隽编的《琼州志》云:“又有一种曰“苗”,几数百家,常徒移子东西黎境”,由此可见,海南苗族是明代迁移到海南谋生的。
海南苗族来到海南后,创造了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海南苗族民歌就是海南苗族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海南苗族民歌的内容丰富,以叙事为内容的有《盘皇歌》、 《水淹歌》、 《论皇歌》等,以祭典为内容的有《祝神歌》、 《坛官歌》、 《灶王歌》等,以礼俗为内容的有《迎亲歌》、《神农土地送禾回》等,以爱情为内容的有《女思男歌》、 《相思歌》、 《盼郎歌》等。海南苗族民歌的曲调单一,优美沉长,往往是一首叙事歌三天三夜也唱不完。
海南苗族民歌在苗族生活中也起了较大的作用,劳动、爱情、交友都用民歌来表达。作平安、办丧事也用民歌来表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许多苗族群众为宣传党的政策自编自唱了大量的革命民歌,歌颂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使广大苗族群众自觉拥护共产党,支持解放军。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1984年,广东省把每年“三月三”被定为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后,群众性的赛歌活动风行,它成为海南苗族群众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内容,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
\
心里乐了就唱歌
\
河水多长唱多长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