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黎族桶裙

家乡区县: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

神秘而美丽的五指山脚下,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名叫五指山市,当你漫步在街头巷尾上,常常看到黎族少妇少女们穿着金光闪闪、五颜六色,像山花,像彩虹的桶裙。这些具有黎家艺术特点的桶裙,图案真奇妙,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与游人的探密和购买收藏作为留念。
黎族织绣桶裙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史料上记载,西汉时期曾作为朝庭贡品,这样贡品叫“广幅布”。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成了各地区各种各样的桶裙,现在五指山地区的黎族同胞约有七十多万人口,他们因为艺术情趣与生活环境习俗的差异,桶裙花纹也各有千秋,桶裙图案有一百多种。居住在鹦哥岭北部的白沙县黎族织绣名手称润黎,以自线作为基线,织进红、蓝、黑与许多黄色作为垂直线,花纹图案为人纹、蛙纹、牛纹、鱼纹等画面;在昌化江畔的东方市黎族织绣手,称美孚黎,妇女下穿由札染技艺织成的宽大桶裙,用白、青、红等彩线谱写多彩的图案,图案以人形纹为主,鸟、鱼、虫等纹为辅。五指山周边的黎族织手称为杞黎,以红色为基调,蓝色,绿色,黄色花纹交错其中,图案以人纹,动物纹,波浪纹为主,桶裙的图案也许是部族的象征,或是爱情的象征,或是生活习俗的追求象征。
桶裙花纹千姿百态,但是谁也不料到它竟是一些极其简单的工具生产出来的,当我们来到琼中县什运乡番道村参观黎族织锦基础时,只见一群群黎家少妇、姑娘坐在草蓆上,两腿伸直,把编排好的红线架拉开,手上挥舞着大小的木刀,拉着各种色彩的棉线,正在纺织桶裙,她们一个个全神贯注,用大刀小尖按图案设计挑起经线,然后把纱梭穿过去,再把大木刀把丝线把实,重复的动作,一丝一线来回织绣,打实,美丽的花纹就这样出来了。
琼中县织桶传承人黄金梅介绍,黎族妇女的桶裙由裙身、裙头和衬布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都要绣上各种花纹,上衣则分为衣身、衣领,衣袖及口袋等部分,分别编织好后,才用来缝制成衣服,黎族桶裙利用农闲季节编织,要用一年时间,这种是精工编织黎族的传统盛装。黎族歌后王妚大,青年民歌手黄婷丹,林玉英,王取荣,梁伟琪等上首都北京演唱,让各族人民耳目一新,歌甜人美的黎锦更美。
海南是我国棉纺织最早的地方之一、在北宋时期、崖州的棉纺织业发达,南宋末年,我国著名女纺织家黄道婆,就是学习黎族纺织技术,几十年后把它带回江南一带,进行改革促进我国纺织业的发展,现在黎族织锦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黎锦已成为黎族地区一县一品项目,黎锦走进校园,黎锦基地代代相传,黎锦走向世界更有重要现实生活民俗的意义。

周大侠(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