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斗门水上婚嫁

家乡区县: 珠海市斗门区

珠海是一座具有浓郁现代文化氛围的城市。珠海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人们在这里沿河依堤傍水而居,靠耕田打鱼为生。由于傍水而居,婚嫁自成习俗,故此地的婚礼独具特色,人们称之为“水上婚嫁”。

船和歌的婚礼
斗门水上婚嫁已流传了三百多年,这种婚嫁风俗形成于清初,成熟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源于疍家人对歌成亲的礼仪,它在备婚宴、接新娘、拜高堂、会歌友等几个环节上,以船为交通工具,以歌来贯穿整个婚嫁活动的过程。清初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写道:“诸疍以艇为家,是曰‘疍家’。其有男未聘,则置盆草于梢;女未受聘,则置盆花于梢,以致媒妁。婚时以蛮歌相迎,男歌胜则夺女过舟。”
斗门水上婚嫁的主要特征,一是婚嫁过程形式繁复多样,讲究礼仪,有着比较固定的程序和约定俗成的礼仪物品,共有13项程序,新郎新娘还有一些必备服饰;二是与居住的水环境不可分离,有明显“水”的特征,例如迎亲用的船、桨、跳板等用具,新郎、新娘向“船太公”、“海龙王”敬拜等;三是与沙田民歌有不可分离的联系。如婚礼中的“坐高堂”、“叹家姐”、“上头”、“花船迎亲”、“敬过堂茶”等过程中,都离不开高堂哥、叹情歌、姑妹歌等水上民歌的助兴,从而也使沙田民歌成了人人爱听、个个爱唱的“流行歌”,在清末和民国初年一度风靡珠江三角洲。

“土”得有风情
斗门水上婚嫁“土”而有风情。它不仅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文化,具有较高的民俗文化欣赏价值和审美价值,也带动了群众性的民歌创作和演唱活动,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婚嫁习俗中的一些用具逐渐被更换,但婚嫁中的许多礼仪和内容,至今仍为水上人家婚礼所采用。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通过曲不离口、想唱就唱的咸水歌、高堂歌,抒发了水上人家的情感和心声,颂扬了传统美德,反映了水乡居民对美满婚姻、幸福生活的追求,成为水乡文化的一大特色。

王式美(2014-10-2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