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泥鱼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也是斗门水乡极富地方特色的风俗文化。装泥鱼是广东的捕鱼方法。装泥鱼的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间(1765年),由于泥鱼表皮非常光滑,经常在浅滩上跳跃或爬行,很难徒手捕捉,村民们根据泥鱼喜在泥洞里出没的习性,琢磨出了用笼子诱捕的办法,而“装”在广东方言里即“诱捕”之意。它有一套独特的工具,包括泥板、泥鱼笼、蚝袜和鱼笼。
村民称滩涂为“泥夹万”
村民在摸索捕泥鱼的方法时可花了不少时日,碰了不少壁啊!最初是钓,但未找到合适的钓饵,后来根据泥鱼喜在泥洞里出没的习性,琢磨出了用笼子诱捕的办法。村民挑选两年竹龄的竹子开篾,用小刀削成一条条细长的竹丝,并开出笼口篾、三绞篾、织笼篾等3种不同厚薄、不同韧度的细篾条来编织精致的泥鱼笼。 直到上世纪中叶,虎山村90%的农村家庭都以卖泥鱼所得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经常成群结队外出捕鱼。至今当地村民还把广阔的滩涂亲切地称为“泥夹万”(粤方言,意思是指滩涂上的银行)。
“装泥鱼”习俗濒临失传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装泥鱼”集传统手工编织和捕鱼技艺于一身,在斗门区乾务镇广大滩涂地区广为流传。但即使在“装泥鱼”的发源地斗门,现在了解“装泥鱼”的人也越来越少,目前乾务镇会“装泥鱼”的村民以5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为主,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 同时,由于泥鱼只能生活在没有污染的自然滩涂中,在工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自然滩涂又越来越少,这一原本在当地童叟尽知的传统习俗越来越无“用武之地”,“装泥鱼”的场景更难得一见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