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建1945年1月出生于江苏泰兴胡庄镇。1962年毕业于湖州中学,1967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系,1985年在瑞士纳沙泰尔大学获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主要从事卫星总体设计和信息处理研究工作。主持制定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总体方案及各个分系统的设计,优化卫星总体方案,组织领导并参与攻克7项技术难关。主持制定了电测、力学、噪声、EMC、热平衡与热真空等大型试验方案,组织了全部工程实施,保证了卫星有很高的技术指标。主持修订了后续两颗卫星的改进方案,提高了卫星性能和水平,已实现了双星组网运行。主持制定了我国月球探测卫星技术方案。在航天计算机应用领域,参与开发并基本建成了卫星与飞船设计的数据库、应用软件包和制造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在卫星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填报大学志愿时,叶培建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来却意外被浙江大学录取了,但毕业时竟又被分配到航天部卫星总装厂,从此与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叶培建是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他的认真与执着,瑞士一家报纸上曾有所反映:他从不去酒吧,他说他不喜欢酒吧的气氛,也不太看电影,他把周末的休息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工作上。作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总设计师、总指挥,叶培建说他是2001年10月开始介入探月工程工作的,“那时还管着中国资源二号卫星。2002年春节前后,科学院拿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2004年春节期间,这个项目得到批准。从2002年春节开展工作,到2004年春节后立项,这两年的时间,我们一直马不停蹄,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完成了电性星、结构星、热控星、攻关技术以及专项试验等等,2005年10月,开始进入正样星研制阶段。”他曾经牵头设计卫星通信双向网络,实现了我国股市交易与国际股市的同步。深圳证券交易所曾以40万元的年薪聘请叶培建,却被他婉言谢绝。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李祖洪经常对年轻人说:“你们叶总啊,如果不是为了让卫星上天,早就是腰缠万贯的百万富翁了。当时,面对才2000多元的月收入和年薪40多万的巨大差距,他真的做到了心如止水。”
认真学习,把握方向,积极履职,富有特色,用“16”字进行自我要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