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兴文化之经济建设

家乡区县: 江苏省泰兴市

泰兴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重点的瘦肉型猪、优质银杏生产基地和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泰兴工业经济基础雄厚,现有各类工业企业2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8家,形成以机电、化工、纺织、食品、轻工、医疗、建材等为主体的支柱行业。全市有8个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名列前茅,其中6个产品的产销量居全国同行前三位,4个产品成为“单打冠军”,涌现了泰星集团、泰隆集团、中丹集团、济川制药等一批销售突破10亿元或利税过亿元企业。一批龙头企业高歌猛进,现减速机产销量傲居全国榜首,誉为“减速机之乡”;靛蓝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3,小提琴产量占世界初级市场的20%,减速机产量居全国第一。

印象泰兴(17张)
泰兴建筑业发展较快,拥有房屋建筑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企业7家,三级资质企业21家,多次摘取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最高奖——“鲁班奖”,在国内外建筑市场赢得了“神兵”、“铁军”的称号。 泰兴服务行业发展迅猛,全市拥有各类市场67个,其中超亿市场5个,商贸餐饮等传统产业持续增长,交通、邮电、市政服务基础产业高速发展,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房地产等产业迅速崛起。泰兴是一个开发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的滨江城市。现有年销售收入 500 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 360 多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 46 家,其中产值超 10 亿或利税过亿 元的企业 5 家。主要产品涉及化工、机械等十大类近 6000 个品种。减速机、曲轴、靛蓝染料、小提琴等 10 多个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建筑业久负盛名,承建工程 7 次夺得中国工程质量最高荣誉“鲁班奖”和全面质量管理“金屋奖”。江苏中兴建设有限公司2001年组建,注册资本 3.33 亿元,净资产 4.24 亿元,拥有国家房屋建筑总承包特级资格,其建筑市场覆盖五大洲。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现有外商投资企业 400 多家。省级泰兴经济开发区设施齐全,功能齐备。 2002 年,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精细化工(泰兴)开发园区”。
综合实力实现新提高[5]
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3.6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财政总收入102.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6.9%,增幅均列泰州四市第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6%和13.2%;完成一般纳税人工业国税开票销售700.1亿元,同比增长22.8%,总量、增幅跃居苏中各县市首位,工业用电量、列统工业总产值增幅列苏中第一。连续12次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被评为中国产业发展能力百强县(市)、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市)。
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
坚持以科技创新和项目开发促转型,全年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61个,计划总投资283.6亿元,其中1亿美元以上工业项目15个、总投资205.2亿元;开发实施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20个,总投资67.6亿元。围绕产业转型升级“468”计划,狠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实施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17个、总投资107亿元。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57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市规模工业总量的40.6%。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深入实施。
城乡面貌实现新变化
围绕“三城四片五重点”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扎实推进。老政府及周边地块改造建设稳步实施,8个老小区和后街背巷改造工程全面完成。体育中心、规划展示馆、博物馆、名人馆、图书馆等重点工程今年上半年即将全部竣工。沿江大道南线竣工通车,长征路北延、江平路南延、南二环西延一期工程加速推进,334省道改线工程已经启动。黄桥和虹桥小城市建设框架基本形成,配套功能不断完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重点镇“十个一”工程加快实施,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镇村环境不断改善。“四城同创”扎实开展,城市形象明显提升。生活垃圾焚烧供热项目已投入使用,建成城乡垃圾中转站14个,“一区四园”和重点镇污水处理工程扎实推进。黄桥镇、济川街道、古溪镇、河失镇、新街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验收,全市生态村创建比例达60%以上。

空中看泰兴(8张)
人民生活实现新改善
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认真实施为民10件实事工程。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91元,同比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11047元,同比增长18.3%。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下。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33.5万人,城乡居民领取养老金和基础养老金人数达18.6万人、社会化发放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积极开展慈善募捐和救助活动。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868”计划有序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建设保障性住房6.4万平方米,解决了1100户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工作任务。
社会管理实现新加强
农村中心户长制度和城市网格化管理加快推进,稳步实施城关镇撤镇建街,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社会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社会管理,组建下派119人的“三解三促”群众工作团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数字化城管和技防城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互促并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不断完善,“无访村”创建率达53%。平安泰兴、法治泰兴建设深入开展,社会总体和谐稳定。
经济开发区

江苏泰兴经济开发区距城区8公里,依江而建,成立于1991年,1993年被批准为省级

泰兴经济开发区区标
经济开发区,是江苏省沿江地区重点发展的15大园区之一。 区内配套功能完善,综合环境优越,是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化学工业园于2002年4月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精细化工 (泰兴)开发园区,重点发展氯碱化工、医药农药中间体、染料颜料、油脂化学品、生物能源、电子化学品、化学助剂及其它精细化学品等产业, 来自新加坡、荷兰、法国、德国、美国、以色列、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投资项目相继落户2008年12月,根据市委、市政府体制、机制调整的决定,原城区科技工业园区划归经济开发区,建设非化工园区。园区位于泰兴城区西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园区已实现“七通一平”,其中工业区7.3平方公里,商贸区2平方公里,工业区重点发展IT、IA、光电科技和食品、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等产业。商贸区以房地产、商贸、物流、休闲娱乐等三产服务为主。
黄桥工业园

黄桥工业园区是江苏省级现代装备制造科技产业园,中国和奥地利官方合作共建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园区规划总面积18.6平方公里,一期5平方公里核心区内“七通一平”全部到位,“五横六纵”的发展框架已经形成,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等实现全覆盖。黄桥工业园区在长三角经济圈中处于承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通衢要冲。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空运已组成密集、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京沪高速、宁通高速、宁靖盐高速交汇连通,上海虹桥机场到达黄桥工业园区,由沪宁高速——沿江高速——过江阴长江大桥, 15分钟即可到达宁靖盐高速设在园区的出入口,下高速就到达园区的腹地,总车程约2小时。距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南通、无锡、常州机场仅一小时车程。规划中的沪泰高铁通车后,40分钟将可到达上海;
铁路:连接陇海线和京沪线的新长铁路在园区核心区域设有客货运输编组站。
水路:距黄桥40公里的泰兴港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可直接停泊外籍船只港口为天然良港,枯水期水深15米,丰水期水深20多米。区内5KM的深水长江岸线已建有化工、建材、液化气、油品等多座码头,现最大码头泊位为5万吨,可开展集装箱和散货的装卸业务,年装卸量为45万吨左右。距如皋港、江阴港、泰州港等国家一类开放港口仅1小时车程。
虹桥工业园

江苏省泰兴虹桥工业园区,始建于2001年9月,2005年被正式批准为省级工业

虹桥工业园
园区。园区辖虹桥镇,总面积111.6平方公里,区内主导产业为船舶制造、生物医药、机械铸造、轻工电子等。园区近海濒江,地处泰兴市西南角,与无锡、常州、镇江隔江相望,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经过多年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项目投资服务优质高效。
园区秉承“追求卓越、实现跨越”的虹桥精神,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高起点规划了四个区中园,即医药产业园、船舶工业园(现已引进扬子鑫福造船,港华船业等)、沿江物流加工园、高新技术产业园,通过几大板块的联动开发,逐步将虹桥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重大项目的首选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泰兴经济的增长极。
城东工业园

泰兴市城东工业园近城傍路,交通便捷。园区东首设

泰兴城东工业园
有高速互动立交,京沪(宁通)、宁靖盐高速纵贯南北,334省道、如泰运河横穿东西。距新长铁路泰兴站18公里、泰州港万吨级集装箱码头12公里;距浦东、虹桥、南京国际机场2小时车程。距市商业中心5公里、市行政中心2公里。[6]
城东工业园充分发挥产业的比较优势,积极发展机械、电子、新材料和地方特色资源开发等优势产业,着力形成定位科学的园区产业特色,择优引进高技术含量、高经济容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的项目进入园区,尽力打造科技园区、环保园区、和谐园区、效益园区。
2011年,城东工业园,已引进落户项目48个,其中外资项目3个,开发实施1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投资总额16.8亿元,注册资本2.5亿元。落户企业中,已建成投产项目28个,在建项目16个,待建项目4个,预计全部项目建成后,可增加工业产值30亿元。

我是你的小祖宗(2014-04-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