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之都下篇

家乡区县: 淮安市淮阴区

 漂母墓是淮阴一个很出名的景点,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慕名前来。对韩信有一饭之恩的漂母,这个就是漂母的墓碑,俗称泰山墩,历史文献中常称之为漂母墓。后经考证,此墓为清代墓葬。

北魏郦道元在其所著的《水经注.淮水》中写道:“淮阴故城东西两冢(冢:坟墓),西者漂母冢也,周回数百步,高十余丈。”现墓直径50米,高20米,仍显得格外壮观。墓北有石碑三方,其一碑高1.25米,宽0.6米,建于民国十九年,正碑上刻“漂母墓”三字,并有附文,记载漂母食信于淮阴的事迹。其二侧碑是清光绪三十二年为护墓而立,上刻“遵奉清河县宪李‘漂母古墓禁止取土’,批示严禁,并责承该乡保,实力保护,光绪叁拾贰年肆月拾叁日”。其三碑为解放后当地政府所立。反应了邻县人民对韩信的怀念之情。

这个典故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具体的估计不是很清楚,今天我来给大家普及一下。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和张良一样,亦是出身贵族。但楚国灭亡后,沦落潦倒不堪。曾在下乡南昌亭亭长家混饭吃,时间长了,亭长老婆对他很厌恶,一天大早坐在床上把饭吃完了。韩信赶饭,扑了个空,知道是自己蹭饭遭嫌,人家以此来羞辱自己。他也不说什么,气鼓鼓地就跑出去了。
跑到外面也没吃的,他只好去河边钓鱼。这时,有一群帮人家洗衣服布匹的妇女(即漂母),刚好也到河边来洗衣布。其中一位老妇见韩信饥饿可怜,每天将自己的那份饭分成两半,留给韩信一半,就这样毫无厌倦之色地救济他,直到工作全部完成离去为止。韩信非常感动,对漂母说:我将来富贵了,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漂母生气地说:我给你饭吃,是可怜你虽贵为王族后人,却沦落到不能养活自己的地步,不是为了图你报答!
后来,韩信衣锦还乡,漂母却已经去世。于是韩信散千金给手下的士兵,命令他们每人都用衣服从外地兜一堆泥土来,堆砌在漂母的坟上,于是便出现了十分壮观的漂母墓。又由于外地的泥土与淮阴当地泥土颜色不同,因此漂母墓的颜色在当时也特别显眼。
韩信为感谢漂母的施饭之恩,用千金命将士搬土造坟以纪念漂母,便是一饭千金这一成语典故的来了。

为了纪念漂母,后人专门建立了漂母祠,漂母祠为一民房式四合院。正屋面南三间,硬山隔扇直棂窗。正堂供奉漂母塑像。左右联书写着:“人间岂少真男子,千古无如此妇人。”门前的楹联更是工整:
一饭食韩信,巾帼丝巾早把黄金轻粪土;
千秋拜遗庙,淮流堤旁有谁青眼识英雄?

这里环境幽静,景色宜人,一年四季皆有绿色,鲜花常开,幽香暗送,来此游人小憩片刻,如同置身画中,是淮安重要的旅游胜地。

淮阴的“母爱之都”之名由此而来。

warpig(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