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山旅游区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碣石镇北郊,是国家AAAA级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区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历史悠久的元山古寺、福星垒塔、古戏台、巨型山门、精雕牌坊等古艺建筑;有“山不在高”、“三台保障”、“麒麟石”、“起龙岩”、“龙门石”等奇岩异石和摩崖石刻;有“水德灵长”、“灵声满道”等中华名匾。其中元山寺为粤东最大、文物保存最完整的宗教庙宇之一,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颁文将元山寺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山寺,原名玄武庙,始建于南宋建炎元年(公元1127年),经过明清两代卫城的建置而扩大,形成了富有明清特色宫廷格式的古建筑群落。整座建筑分山门、正殿、前殿、中殿、配殿、厅庑及僧舍共99间。“99”利用谐音“久久”,寓意为平安吉祥、永远兴旺。庙宇设计曲径通幽,四通八达,布局工整,结构严谨,重斗叠拱,高脊飞檐,雕梁画栋。建筑的外墙都镶嵌着传统瓷贴画,每幅画都取材于中国历史经典故事,如“三国演义”、“西游记”、“东周列国”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元山寺正殿同时供奉玄天上帝神像和释迦牟尼佛像,是一所释道汇流的寺庙。该寺庙的独特性,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信佛重教,因而明朝信佛信道之风极盛。清代则重佛抑道,乾隆年间,限制了天师职权。到了道光,又取消了道教正一真人的封号和天师进京朝覲的资格,因而引起了道教纠众反叛清廷。清咸丰年间曾下谕毁除反叛朝廷之宫观,结果不少宫观遭受兵火焚毁。元山寺属碣石卫管辖,虽然圣旨传到,但它地处天涯海角,大可“瞒天过海”。于是元山寺正殿之上供奉上释迦牟尼佛祖,以及达摩祖师、弥勒佛、观音菩萨等诸神,由僧人主持诵经侍佛,声称“正祖宗支,释宗正裔”,这样才与当时朝廷的旨意相吻合。
元山寺正殿悬挂有历代朝廷官员所题匾额40多幅,其中2幅被国家定为“中华名匾”:一是钦差大臣、两广总督林则徐到碣石督防,为元山寺所题匾额“水德灵长”;二是黑旗军首领、碣石两任总兵官刘永福题匾“灵声满道”。还有一幅是清朝同治穆宗皇帝钦赐的匾额“威宣岭表”,为慈禧太后亲书。
福星垒塔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初为泥灰垒筑,清同治四年(1865年)改建为八角形三层楼阁式石塔。1969年遭毁,1981年复原重建。塔高18.8米,塔基周长24米,共用5340块花岗岩石叠嵌而成,是一座精工巧琢的巨型石艺建筑。因塔建在碣石全城最高处,登塔远眺,天高云淡,海天一色,古卫城风光尽收眼底,是陆丰八景之一的“碣台观海”。有古诗云:“凭高俯巨壑,潋滟欲浮空。烟岛朱栏外,神山翠霭中。荡云封蜃穴,浴日晃鲛宫。舶贾帆樯远,波平任好风。”因塔顶设有明灯,成为碣石卫巡卫海疆兵舰和碣石港渔船的导航标志,故有“佛灯引明”之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