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开教堂又称法国教堂(Église française)。在天津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原墙子河外老西开一带,即今西宁道营口道交口旁,故名。包括天主教总堂和大教堂,分别建于1914年和1917年,为法国天主教所建。大教堂采用法国罗曼式建筑造型,高45米,建筑面积1585平方米,平面呈长十字形,正面和后部耸立高大塔楼三座,呈“品”字型,楼座以黄、红花砖砌成,上砌翠绿色圆肚形尖顶.檐下为半圆形拱窗。堂内为三通廊式,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西开教堂是天津教堂中规模最大的一座。现已修饰一新,对外开放。
2历史由来
1912年,罗马教廷颁发诏书,宣布从直隶北境代牧区分设直隶海滨代牧区,主教府设在天津三岔河
口的望海楼教堂。首任主教杜保禄(法国遣使会会士)考察到望海楼教堂地处天津旧市区,不便于今后扩展,于是在紧邻天津法租界西南面的老西开兴建新的主教座堂——西开教堂,并在教堂附近陆续开办了西开小学、若瑟小学、圣功小学、若瑟会修女院法汉学校(今21中学)和天主教医院(今妇产科医院),形成一大片教会建筑群。
西开教堂始建于1913年8月,到1916年6月竣工,西开教堂建造时,天津法租界派巡捕进驻该地区。教堂建成后,1916年10月20日,发生法租界巡捕将驻守张庄大桥的中国警察缴械拘禁的事件,引起天津市民大规模抗议活动。后来,这一地区长期维持中法共管局面。 当时教堂本身位于华界,大门正对着天津法租界内的福煦将军路(滨江道),所以显得非常宏伟。教堂侧面是同时建造的“法汉学校”(为天津第二十一中学),后面是教会医院(为天津妇产科医院)。
西开教堂的建筑风格属于罗曼式,有三个并列的绿色穹顶,高达45米,每座穹顶上有一个青铜十字架。由于主教拒绝在穹顶安装避雷针,20世纪50年代一个十字架被雷劈下,以后补装了避雷针。不过20世纪80年代以后,周围高楼叠起,教堂已经不是最高建筑,避雷针没有必要了。
建筑主体是用红黄色花砖砌造的,教堂内有许多壁画和大管风琴,前面院中有圣水坛,有左右两道大门,信徒分男女从不同的门入内。
3作用
天主教是基督宗教主要派系之一。中世纪时,基督教正教会成为封建制度的主要支柱。公元1054年,基督教东西教会大分裂,东部称正教,亦名东正教;西部称公教,亦名天主教。十六世纪,西部教会内又发生反教宗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分化出脱离天主教的新宗派,即新教;新教又不断分化,繁衍出若干派系。
元代期间,天主教传入中国,称也可温教或十字教。明代耶稣会教士利玛窦来华,天主教再度入华。清雍正年间,正教亦派教士来华。嘉庆年间,英国人马礼逊来华传新教。鸦片战争前后,新教名派纷纷传入中国,迅速扩展至广大城乡。
天主教堂与基督教堂的结构大体相似,功能也相同,它们都为宗教信徒提供了一个合适的活动场所。每到星期六晚和星期日,许多信徒及群众都集结到这两座教堂内,聆听神父对教义的讲演,参与其教会组织的有关宗教活动,气氛热烈祥和。
4内部结构
西开教堂教堂建筑面积1891.95平方米,平面呈十字形。采用法国罗曼式建筑造型,正厅从正门两侧到底部的祭台,有两排(每排7根)共14根立柱,形成三通廊式。中殿以叠式复合方柱廊,支撑大小半圆券顶。中央高大的穹窿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架券顶。中央高大的穹窿顶,通过八角形鼓座与支撑拱架券廊柱相连。室内八角形的穹窿顶及侧窗均以彩色玻璃嵌作画。内墙彩绘壁画,装饰华丽,充满宗教神秘气息。西开教堂教堂入口左右筑有塔楼。三座穹窿顶均略向上拉长,以木构架支撑,表面以绿色铜板覆盖,上置十字架。1976年大地震中,两座前塔楼圆顶的底座严重震损。1979年动工修缮,1980年秋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恢复宗教活动。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主教座堂。西开教堂内每日早晨举行宗教活动。逢星期日及天主教节日,早晚皆有宗教活动。
5建筑特征
1、横殿和长方形教堂教堂相交构成十字。
2、连拱廊。
3、教堂大都采用带厢堂长殿式结构。
4、筒形拱顶、横筒形拱顶、十字拱顶。
5、教堂大门,装潢非常考究,大门都采用拱门形式,通常用石头做材料,在石门上凿出一个拱卷,一个套一个拱卷由表入里,一个比一个小,最里层式木制大门。
6、小圆窗(牛眼)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