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名人1

家乡区县: 绛县

  狄青( 1008—— 1061),字汉臣。汾州西河(今汾阳县)人。出身行伍。宝元初,宋与西夏对峙,他参加守边四年,为先锋,大小二十五战,勇不可挡。时韩琦、范仲淹为以略使,加以重用,仁宗升他为马前副都指挥使。并要他敷药除面涅(兵士脸上的刺青),他说:臣愿留以对军中。后升枢密副使。皇佑年间,率兵镇压侬智高。五年,升枢密使。

司马光(1019——1086),北宋大臣、史学家。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宝元进士。仁宗时,初任地方官,后为京官,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献《通志》八卷,命设局续修。神宗初,任翰林兼侍读学士,《通志》赐名《资志通鉴》,受命续编。王安石行新法,他竭力反对,并与王安石、吕惠卿等展开激烈辩论。神宗任他为枢密使,他辞归洛阳,居十五年,撰《资治通鉴》。在高太后支持下,排斥变法派,恢复旧制,是为“元佑更化”。所著《资志通鉴》凡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外,尚有野史、文集等二百余种,全书年以事纬,史实系统而完备,确可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取得鉴戒。诗文有《司马文公集》。

米芾(1051——1107),北宋书画家。字元章,祖籍太原,迁居襄阳。官至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因举止颠狂,又称米颠。行草得王献之笔意,用笔俊迈,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

王彦( 1090—— 1139年),北宋上党(今长治)人。徽宗时以武艺选为清河尉,曾从种师道守边,有战功。金兵入汴京,他归河北招抚使张志,为都统制,率岳飞等败金兵,后创建“八字军”。 郭若虚,北宋画家,太原人。熙中七年(1074)为贺辽正旦副使,次年还朝,因随行士卒逃亡,降一官。著有《图画见闻录》,实为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之续篇,为中国画史重要著作。

元好问(1190——1257年),金末文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忻州市)人。七岁能诗,二十岁成学,名闻京师。兴定进士。官至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蒙古宪宗二年(1252),曾与张雄飞北上见忽必烈,请其保护儒生。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世之作。有《遗山集》,其中有诗一千三百余首。所编《中州集》为研究金代诗歌的主要资料。所写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对魏晋以来的诗歌作了系统的批评。一直受到诗家的重视。

乔吉(约1280——1345),也称乔吉甫,字梦符,冀宁路阳曲(今太原市)人。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戏曲理论家。

萨都剌(约1272——?),字天锡,号直斋,回族。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并擅长书画,至今故宫还珍藏着他的两幅名画。

关汉卿(约1220——约1300),元朝戏剧家。号已斋叟,解州(今山西运城)人。在大都的玉京书会中从事杂剧创作。他多材多艺,会围棋,会歌舞,会吹弹,会吟诗,会演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现存十三种,有《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等,其作品对后世影响极大,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白朴(1226——约1306),元朝戏剧家。山西河曲人。金末战乱时失母,由元好问教育成长。入元不仕,参加玉京书会,从事杂剧创作。作品存目十六种,今存《墙头马上》、《梧桐雨》,《墙头马上》为代表作,歌颂自由恋爱,反对封建礼教。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郑光祖,元后期剧作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作剧十八种,今存八种,主要是爱情剧和历史剧,《倩女离魂》为其代表作,表现封建压迫下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强烈愿望。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清徐人。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撰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演义》、《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诸书多传世,但均为后人修改。有说《水浒传》亦为他所撰,或说施耐庵撰,罗贯中编次。另有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薛宣(1389——1464年),字德温,号敬轩,明代平阳府河津人。是明代大臣、学者和文学家、教育家。正统中因忤奸臣王振,下狱论死,多人请愿,才得免死。其学说宗程、朱,以复“性”为主,又以主张“理在气中”修正朱熹“理在气先”之说。有《读书录》、《薛文清集》、《从政名言》、《河汾诗集》等。

乔宇(1457——1524),明朝大臣,字希大,号白岩,乐平(今山西昔阳)人。成化进士,授礼部主事,官至兵部尚书,参赞机务。宁王朱宸濠反,扬言旦夕下南京,他严为警备,斩宸濠潜伏南京为内应之羽三百人,吏其不敢东向。宸濠败,武宗幸南京,论功加太子太保,又加少保。世宗即位,召为吏部尚书,朝政为之一清,凡为权贵所黜者,皆起列庶位。“大礼”之争起,世宗召席书、桂萼等,他力谏,因忤帝意,被夺官。他善诗文,有《乔庄简公集》。

王琼(1459——1532),字德华,号晋溪,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官至户部、兵部、吏部尚书,连进“三孤”、“三辅”。主要功绩有治理运河,整束西北边防,任用王阳明平定了宸濠叛乱。史家称他与于谦、张居正为明代三重臣。

麻贵,大同府右卫(今右玉县)人。明代守边抗倭将领之一。曾援助朝鲜抵抗日本侵扰,同朝鲜将领合力作战,将日寇全部驱逐出境。

王家屏(1538——1603年),字忠伯,明大同府山阴(今山阴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敢于冒死直谏,以为人正派不阿权贵著称。近年来有学者认为《金瓶梅》为其所著。

傅山(1607——1684),清初学者。初名鼎臣,字青竹,改字青主,忻州人。明末诸生。崇祯十三年(1636),山西提学袁继咸为阉党诬陷下狱,他约集通省诸生赴京营救。明亡,隐居不出,自称居士、道人。清廷开博学鸿词,他称疾拒荐,被邑令抬至北京后,特旨授中书舍人,拒不谢恩。他博通经史、诸子、佛道、医药之学,亦工诗文、书画、金石,尤以音韵见长。在学术研究中,他将诸子与《六经》并列,不拘泥于传统注释,重视字义训诂,对后学影响颇深。有《霜红龛集》、《荀子评注》等。传世之《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医著,亦有谓为后人假托。

于成龙(1617——1684年),清初大臣,字北溟,号于山,汾州府永宁州(今离石县)人。贡生出身。顺治年间为广西罗城知县,为官清廉。康熙十三年(1674),累迁至武昌知府。时吴三桂叛乱,湖北州县震动,他受命为黄州知府,前往弹压招抚。十七年,擢福建按察使,为全省廉吏第一。十九年,升直隶巡抚,严惩贪官污吏、扶正压邪,深得人心。戒州县火耗,平粜米粮,赈济灾民,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亲自召见。他益加清操,严拒亲友请托,不取馈赠,名称当时。次年授江南、江西总督。阎若璩(1636——1704),清朝考据学家。字百诗,号潜丘,山西太原人。侨居江苏。幼是口吃性钝,后苦学多思,形容经史,自学成名。曾参修《大清一统志》。年二十,读《古文尚书》即疑其伪,遂潜研二十余年,成《古文尚书疏证》八卷,广征博引,列出一百二十八条证据,确证为伪作,受学术界推崇。毛奇龄等虽百般辨解,亦无法全部否认。又有《日知录补正》、《孟子生卒年月考》、《潜丘札记》等。

陈廷敬( 1639—— 1712),字子端,号说岩,清代泽州(今晋城)人。清代大臣和著名学者。是我国收字最多的《康熙字典》的总裁官。

孙嘉淦(1682——1753),字锡公,清代太原府兴县(今兴县)入。清代大臣,敢于直言争辩,扶正祛邪,不畏权贵,处理多起冤案。

康基洲(?—— 1779),清代太原府兴县(今兴县)人。清代地方官。他在任上“办官事如家事”,善于调查研究,权衡利弊,找出原因,定出措施。在引水灌田、兴学育人、拯救女婴等方面都有政绩。

徐继畲(1795——1873),字松龛,代州五台(令五台县)人,清代大臣。他敢于直谏,一入朝就接连上疏,弹劾了几个违法地方官吏,坚决反对官官相卫的不法行为。他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见解至今仍被刻在美国国会前。杨深秀(1849——1898),清末维新派。本名毓秀,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又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有《杨漪村侍御奏稿》、《虚声堂诗抄》、《闻喜县新志》。

张穆(1805_1849)初名瀛暹,字硕洲,后改字诵风,山西平定人。清代地理学家、史学家。

杨深秀 (1849——1898),清末维新派。本名毓秀,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

刘大鹏(1857——1942),字友凤,号卧虎山人,别号梦醒子,晚年又号遁世翁,山西太原县(现为太原市晋源区)赤桥村人。

高君宇(1896——1925),“五四”运动领导人。原名尚德,山西静乐人。

石评梅(1901——1928),二十年代著名女作家。山西平定人,毕业于北京女高师。

孔祥熙(1880——1967),山西太谷人,早年经营钱庄。毕业于耶鲁大学。

阎锡山(1886——1960),近代山西军阀、国民党官僚。字百川,山西五台人。

郭兰英 1929年12月生山西平遥县一个贫苦家庭。八岁开始学唱山西中路梆子,著名女歌唱家。

阎维文 山西平遥人,1957年生于山西太原。著名歌唱家.

阿宝 1969年2月27号生于山西人大同高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原名张少淳.

潭晶 侯马人,祖籍运城绛县人.

李彦宏 百度ceo 山西阳泉 2001年被评选为“中国十大创业新锐”之一;

2002年荣获首届“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03年再次荣获“IT十大风云人物”称号;

2004年1月15日,当选第二届“京城十三新锐”;

2004年4月,百度总裁李彦宏当选第二届“中国软件十大杰出青年”。

2005年8月,荣获第12届“东盟青年奖”。2005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姗姗张(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