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县始建于汉代,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黄帝、颛顼划分州起,就有地名建制。唐尧时属冀州。禹舜时属幽州。夏商时属冀州。周灭商后属并州。春秋属战国。占国属赵地。秦代属上谷郡,西汉置陆成县,始为蠡县第一次设立县级行政单位。三国改博陆县,隶河间郡。南北朝时改称博野县、隶属高阳郡。宋朝时更名为蠡州。明武二年(1375年)始称蠡县,隶保定府。1958年10月与高阳县合并。1962年1日,恢复蠡县建制至今。
蠡县 - 历史人物
李恕谷(1659-1733),字刚主。蠡县西曹佐村人,康熙年间举人,颜李学派代表人物。著有《小学基业》 、《大学辩业》、《论学》、 《周易专注》等书共四十八种。
陈兆雯(1879-1909),字幼云。蠡县潘营村人。1930年,陈与王国光等十三人在保定西关建立"育德中学",陈任校长。
宋洛曙(1887-1932),蠡县宋家庄人。1932年7月任中共博蠡中心县委书记,高蠡暴动主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10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32年8月27日,他与湘农领导了震惊华北的高蠡农民武装暴动,后在突围中,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赵亚强(1898-1929),字守仁,蠡县南莲子口人。著有《中国长生贝类化石》 、 《秦岭山及四川之地研究》等,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
梁斌(1914-1996),名魁,字维周,笔名梁斌、梁文彬、雨花等。蠡县辛兴镇梁家庄人,当代著名作家,曾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第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主要著作有《红旗谱》、 《播火记》等共300多万字的作品。
黄胄(1925-1997),原名梁黄胄,蠡县辛兴镇梁家庄人,中国著名画家。先后出版了《黄胄画集》 、《噶会噶尔速写》、 《载歌行》等画集。曾在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多次举办画展,在国内外影响很大。
蠡县古迹
蠡县现存古迹及遗址11处,古墓14处,石刻27处,古建筑3处,烈士陵园1处,共计56处。其中省级保护单位4处,县级保护单位11处。《大宋台》 :该墓位于蠡县大宋村东南300米处,1976年经勘察确定系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墓葬。封土高15米,圆型,占地面积3782平方米。明朝嘉靖时封土曾建"清凉寺"现已废,今存石碑。古人王荔有诗云:碧天凉雨小春时,残菊疏篱压故枝。雁抵衡阳随暖翼,水凝河北赵寒澌。忆谁同上清凉寺,老我重游大宋陂。回首含情增感慨,百年健兴独心知。相传此墓为东汉一公主"丹珠"所葬之地,故称"丹珠墓",1982年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影三郎》 :影三郎位于蠡县郑村村北约1000米处,1976年经勘察确定系东汉时期墓葬,该墓葬占地面积约7077平方米,墓葬封土较高的有四座,平均高5米,其中三堆呈等边三角形,一堆位于中间被三堆所包围,从远处观看所见者唯三,故称"影三郎"。1982年定为省级保护单位。
《大百尺遗址》 :遗址位于蠡县大百尺村东100米处,有一高台,当地群众称"峰火台",经勘察定为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此遗址占地面积25480平方米,现存遗址查寻到石器、骨器、角器和大量彩陶片、黑陶片等48件,目前此遗址尚未正式发掘,1986年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晋升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恕谷墓》 :该墓位于蠡县西曹佐村北500米,墓前有碑,碑额篆刻"高山仰止"四字,碑身刻有"皇清大儒李恕谷先生之墓""咸丰十年岁次庚申仲夏",知县秦聚奎敬立,碑文由秦聚奎撰文,吴敦仁书丹的墓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