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29军烈士陵园

家乡区县: 唐山遵化市

“二十九军抗日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遵化市区西25公里石门镇,紧靠邦(均)宽(城)公路。于1933年3月正式动工,1935年8月完工。占地58.5亩,内葬全身的烈士280位,另一座大墓中葬尸骨不全者36麻袋。其中官职最高者连级(营级以上运往南京,共18位)。在陵园内所葬烈士中,有参谋邓志昌,因知塘沽协定而气死的;时任山西司令太寿山儿子太永祥;抗倭名将戚继光后代戚德言;张英的战友、江苏省阜宁县小尹庄的尹良民(时任排长)等。

此碑,高2.4米,宽0.8米,厚约0.3米。碑之阴面无字。

1933年初,日军侵占热河省(今河北、辽宁、内蒙古各一部分)以后,向南面长城各关隘进攻。驻守长城沿线的宋哲元二十九军,在西至马兰峪东到冷口一线,以简陋的武器同配以飞机、坦克的日军拼杀血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但因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方针,长城抗战遭致失败。

坚持战斗的二十九军,是爱国将领冯玉祥的部下,由张学良改编的国民革命军。军长宋哲元,副军长刘汝明,下辖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三十八师(师长张自忠)、暂编第二师(师长刘汝明兼)及教军团等,约1.5万余人。其作战部署:由张自忠率领的三十八师担任马兰峪至龙井关一线防务,以遵化为中心,罗文峪为重点;由冯治安率领的三十七师,负责潘家口至城子岭口一线防务,以三屯营为中心,喜峰口为重点。3月9日至5月中旬,先后与敌浴血奋战,杀伤敌寇2万余人,我军亦伤亡数千之多。

随着激烈的战斗,设在遵化城西60华里的石门镇娘娘庙内的后方医院,伤员们不断增加,牺牲者越来越多。起初是将死者用大车运往通州或送回故里,后来不便如此。驻在石门镇潘乃同老团长家的宋军长,同本镇人、入过金陵讲武堂而参加此次战斗的张英和北平红十字分会负责人熊希龄等商计,决定在此地建座陵园。当时宋军长说“石门离清陵很近,交通方便,罗文峪、喜峰口伤亡的将士又多,干脆在这里选块宝地吧!我看就让陵园门口对准陵区的大碑楼。让烈士们长眠于此,我的心才会平静些。”

后来,藉勘察陵园地址之机,宋军长又对陵园管理员张英和看陵园人任长有讲:“这些烈士们都是遵守我那‘宁为战死鬼,不当亡国奴’的誓言牺牲的,你们一定替我祭奠好他们。今后,我管活的,你们俩管死的,咱们—起拯救民族危亡啊!”

时至五月初七(阳历5月30日),建陵园工程正式启动。参加者是:中国红十字协会北京分会的张桐林、王醒民;二十九军参谋赵兰亭、白副官、张英和遵化县长李潮、石门镇董周养田、镇巡官庞子泽等。砖瓦木料取之于蓟县东葛条村清东陵的傅公陵,两年后竣工。

陵园座北向南,占地58.5亩(另征地60亩,留作陵园的管理费用)。大门上方横悬“二十九军抗日烈士陵园”10个一尺见方的大字巨匾;内建瓦房10间,专供烈士家属们扫墓时食宿及办公等。内葬:将士们单人墓280座(后有18座干部尸骨送往南京,又有部分已迁走)。单人的墓碑,军官用石标名,士兵用砖标名。陵园的北侧建座大坟墓,直径约两米,高约2.4米,内葬36麻袋不全的尸体(传说内有一营长残肢),系从冷口、喜峰口、罗文峪等处拾得的。

陵园管理员张英,生于1895年,石门镇三村人。1922年因家境贫寒投身到由蔡承勋任师长的近畿军一师,后转五省联军(军长孙传芳),不久入金陵讲武堂学习,北伐后又进东北讲武堂深造,“九·一八”事变还乡。1933年初,因在石门街上遇见旧友赵登禹旅长,动员其参加了战斗,任职于新成立的“冀东长城兰阳线防敌区先锋奋勇队”(分管马兰峪至龙井关一线)所辖“防敌备战侦察班长”。在一次为驻扎迁西照燕州部队传递撤退命令中腿部受伤,由保定来的担架队送至通州北观音堂战地医院治疗,伤势稍愈后转回石门娘娘庙战地医院。此时,他接触到宋哲元军长,这才确定于此处建陵园之举。

陵园动工后,宋哲元军长特意交给张英两份盖着二十九军关防的文件:一份为八开纸大,上书“任命张英为烈士陵园之终身管理员,外有耕地60亩,作为陵园之管理费用,望地方政府予以协助保护”;另一份为四开纸大的布告,当时挂在陵园门口,内容是:“今派张英为陵园之终身管理员,望地方政府协助保护,特此布告”等语。

翌年,遵化城及马兰峪被日寇占领后,伪巡官庞子泽,将张英父、兄传去。威胁说:“义地里埋的都是日本人仇敌,你儿子在义地发了财,日本人饶不了他。让他快把布告啥的烧掉,60亩地归我们巡警局子,不这样,我就到马兰峪守备队告他去!”

这位巡官同样恫吓着陵园的任长有一家。终于1935年春,庞子泽把布告等给烧掉,要去60亩地文书归为己有。

1938年秋,冀东抗日大暴动时,张英成为骨干。随后由领导人胡光介绍到鲁家峪抗日根据地组建被服厂,为八路军做鞋袜,子弹袋等。日寇投降后,因出身复杂一直在押,最后由蓟县文化部门返里。

如今的陵园尚好。只是原来悬挂的“二十九军抗日烈士陵园”石匾,早于1937年被日本鬼子毁掉。其中大坟墓之碑尚在原地无损。

阵亡将士公墓碑碑文: 额书:永垂不朽,上款: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建,中书:阵亡将士公墓,下款:中华民国廿四年四月,张桐林王醒民监修

寒瞳墨(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