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都传说

家乡区县: 淮安市金湖县

在风景如画的江苏省金湖县闵桥镇荷花荡周围,有西安寺(东至庵)、双庙、寿佛寺和十方庵等好几个寺庙。有的在当初原址上复建的,有的是后人集资兴建的。尽管这些寺庙规模还较小,但是影响可不小。每年农历四月初一,从全国各地来此敬香的香客并不少,尤其还有港澳台新的香客,显示了这里曾经拥有的深厚佛教文化和旺盛的香火,也是商贾云集、酒肆林立和文人流连的地方。

北宋年间,大学士苏东坡、秦少游与佛印和尚等名士常常在此踏青小酌,写下了“酒沽横荡桥头月,茶煮青山庙后泉”的对联就是很好的证明。新加坡佛教大师曹常恒就曾经在西安寺出家,也是极有说服力的例证。  据载,在方圆不足2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曾经拥有十多座寺庙,而且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在所有众多寺庙之中,还有一个寺庙非常特别,那就是药王庙。该寺庙建于何年,由什么人出资建设,因时代久远又寺庙被占已经无从稽考。不过,该庙在文革期间难得没有被完全毁掉而改作学校的寺庙,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祭祀药王和兼悬壶听诊并买中草药的寺庙。

  传说,荷花荡以及方圆数百里的地方曾经是难得的鱼米之乡,也是佛教圣地。作为水乡,可谓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的福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这里竟然先是洪灾肆虐,后又闹起了蝗灾、传染病疫流行,粮食几乎颗粒无收,当地老百姓依靠捕鱼、挖野菜和一种观音土度日。野菜加观音土虽然能够暂时充饥,但是时间长了滞留在肠胃之中难以消化,加上没有任何油水,最后很容易形成食梗。由于难以消化,因此食后胀肚子,还排泄不掉。虽然这里有很多先生(俗语医生)、郎中,但是大家都束手无策,很多老百姓就是这样被活活胀死了。

 此时恰逢药王孙思邈遍访途径荷花荡一代,当地老百姓早就闻听药王的大名美名,一起跪求药王。孙思邈查看了大家的病情,又了解了病因所在,便依据当地物产,开出了多食蒌蒿、芡实(茎)、菱角茎、马兰头等土方。还交给当地人如何分辨哪些野菜有毒,哪些有毒的野菜在什么时节可以食用,哪些野菜食用相克等等。就这样,这些当地人不仅解决了荒年口腹,也解决了食梗问题。原来,具有药食同源之功效的,还有泥鳅、黄鳝、螺蛳、蒲菜、荷藕、马兰头、野水芹等等,这些野菜和鱼类搭配得好,不仅可是食用,还都具有药食同源之功效。有些野菜和湖中之鱼一起煮食,如泥鳅蒲菜、韭菜黄鳝(红煮为湖阳煲,丝炒为壮阳丝或者软兜),还是独特的美味和大补食品呢。当地人没有想到,这些平时貌不惊人的野草不仅治病,荒年果腹,常食也是提高身体素质保健品呢。  人们再三挽留并送来珍贵的礼物,药王婉拒了当地人的美意,最终还是走了。人们为了感念药王恩泽,于是就主动集资,修建了这药王庙。后来这里就成了每年祭祀药王和当地名医和游方郎中在这里悬壶济世的好地方。由于历代医生的苦心经营,一边悬壶问诊,一边用当地的一些野草制成中成药用于治病,这药王庙就成了荷花荡以及周边地区人的福祉了。

  如今金湖人喜欢踏青之时,采摘一些野生的鲜嫩蒌蒿、马兰头、马紫菜、嫩蒲、苦丁草,或炒菜,或煮鱼,或制茶,减脂又败毒,据说就是那时沿袭下来的习俗。

豆豆dou(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