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酷暑依然。8月13日,记者来到距晋中市榆次区十几公里的怀仁村采访村里做醋之事。刚一进村,沁人心脾的浓浓醋香便扑面而来,真好闻啊!
这个村有560户人家,130多户专门做醋,其他的人大多也都从事与醋相关的产业。村里有“灯山井”“四眼井”“千年井”等7个生产食醋的公司,采用“公司 农户”的模式,村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
走在村里的石路上,两旁一户户小楼房整洁干净。迎面走来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政,乐呵呵地非要拉记者去村委坐坐。喝一口绿茶缓缓神,李政的话匣子便打开了:“我们这个村生产的食醋都是村民自己手工用纯粮酿造,工序很复杂,生产周期要20多天,一点不掺假,就生产陈醋和老陈醋。成品醋销往北京、天津、广东、贵州、辽宁、哈尔滨等地,销量好着哩,这都是靠我们优良的品质打出的天下啊!”当记者问到村里公司的规模和百姓的收入情况时,李政说:“百姓自家做的醋,通过严格的检验标准进了公司,公司负责包装和销售,一年能产10万多吨,人均收入1万余元。但是现在醋业竞争相当激烈,必须要转变模式,我们准备联合村里的公司,在5年内集中起来,系统化地做成统一品牌,到时候竞争力强了,就成了省内一流的大厂子了!”
正说着话,“灯山井酿造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成刚推门进来,见记者在,热情地聊了起来:“我们这个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做醋,现在年产量7000多吨,销量一直都很好,主要是脚踏实地,从来不偷工减料。除了酿醋是用传统工艺手工酿造,生产线上的罐装、包装等都是全自动化的。去年批了一块地,和村里的几个股东商量,要联合起来做成统一的大品牌呢。”
走出村委,见到村民胡建钢推了一大平车醋糟正往家门口倒。当记者好奇地上前询问时,他说:“做醋剩下的不能用的东西,有人专门来拉,可以做肥料,也可以用作羊的饲料,一吨80块呢。”跟随胡建钢进了他家的院子,更加浓烈的醋味飘香。立在院里的8口放醋的大缸里,放着酿到不同程度的醋。靠墙根还放着好几十袋用来酿醋的粮食:高粱、玉米、麸皮。他告诉记者,酿造的过程从粉碎粮食、熔料、蒸料、酒精发酵、醋酸发酵、醺化、淋醋、晒醋到罐装要20多天,期间还要两次灭菌,每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从村里出来,记者身上依然盈盈环绕着醋香,带着被勤劳朴实怀仁醋精神的感动,思考着过一段再访怀仁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