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及采区坍塌引发的问题

家乡区县: 徐州市沛县


沛县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及采区塌陷的若干问题 一块煤炭的形成,需要七千万到三亿五千万年的时间。煤炭是上天恩赐给一方水土的财富。我的家乡——沛县就属于这样的地方! 一.煤炭资源的开采为沛县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对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 沛县已探明储量约23.7亿吨,占江苏省的40%以上,徐州市的66%以上,而煤炭年产量占江苏省的50%以上,境内8对矿井,分别是大屯煤电集团的姚桥煤矿、徐庄煤矿、孔庄煤矿、龙东煤矿,徐州矿务集团的三河尖煤矿、张双楼煤矿,华润电力集团天能龙固煤矿、沛城煤矿。 应该说,三家集团,八家煤矿在沛县的开采,对沛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从运输、就业以及相应的服务业,带动了沛县的整体发展。而且随着煤化工、电力以及其他附属产业的兴起,延伸了沛县的产业链。江苏能源城市也成为沛县的一张名片。尤其大屯煤电公司在沛县成立指挥本部,有力的促进了沛县城市化的进程,加深了沛县和上海的经济融合,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地矿共荣。今天的沛县人,提到大屯煤电公司,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和自豪。煤炭工业的高速发展,为沛县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但过度开采亦让沛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有得必有失!光荣和利益背后是巨大的代价!沛县在大量开采原煤的同时也品尝到土地塌陷的苦果,据统计煤矿的开采给沛县带来7.92万亩土地不同程度塌陷(有三种类型:沉值在1米以下的面积1.93万亩;沉值在1—1.5米的面积2.5万亩;沉值在1.5米以上的面积3.49万亩),涉及龙固、杨屯、大屯、安国、沛城、鹿楼、朱寨等7个镇、55个行政村,完全失去土地的农民已达6万多人。8对矿井闭坑时,最终我县将形成近23万亩采煤塌陷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近1/5。须搬迁村庄196个,涉及人口11.79多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而在煤炭集中地的沛北重镇龙固,塌陷地的情况更为严重,整个镇域地下又被采空的趋势。沛县作为平原地带,历来物产丰富,人口稠密,为江苏重要粮食基地,历史上有“丰沛收,养九州”的说法。全县土地面积1576平方公里,人口123万,耕地约114万亩,但人均耕地不足一亩,人地矛盾较为突出。沛县8对矿井年产煤1300万吨,按每万吨塌陷3.9亩,积水1.5亩计算,每年塌陷面积5070亩,积水面积1950亩。塌陷面积扩大,造成耕地锐减,带来的失地农民就业压力和社会不安定因素,将直接影响我县发展稳定的大局,对农业生产、煤炭企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必然产生严重的后果,继而影响到当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沛县采煤塌陷地主要给沛县带来以下危害: (一)、土地塌陷,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危害,陆地生态环境退变为水生生态环境,大片良田荒废,数万农民失地待业,塌陷造成的非积水塌陷地地域内地形起伏较大,地面凸凹不平,耕作极其不便,造成严重的作物减产。塌陷沼泽地,常年积水塌陷地地域内,农作物绝产,只有少量水产养,开发复垦难度大。这种景象在沛县北部乡镇处处可见,让人触目惊心。

(二)房屋受损,给农民生活带来危害。全县正在开采煤矿8座,新规划建设


矿井一座,由于沛县人口密集,居住稠密,因而造成房屋损害较重。 (三)、设施被毁,给当地农民生存带来危害,由于土地不断塌陷致使排灌设施、道路、管道、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给农民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影响,严重影响了当地农民的生活质量。 (四)、土地产出率下降,矿社关系恶化,由于土地的塌陷,田间水利设施涝能排、旱能灌的功能逐渐消失怠尽,遇多雨年份塌陷区一片汪洋,农作物基本绝产,致使当地农民到矿山企业闹事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到矿山企业的发展和当地的社会安定。 (五)、煤炭开采给沛县带来的潜在的地质危害。沛县目前煤矿规划面积约160平方公里,一旦煤炭开采完毕,将使沛县地下,尤其是北部呈空心化状态,长期的地质不确定因素尚需要进一步观察。 三.各煤矿利益集团争相肉食,疯狂滥采,严重影响沛县可持续发展 部分煤矿在采煤过程中,违反程序“未搬盗采”、“未征先采”、“未补强采”,采煤塌陷地复垦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煤矿企业在未进行村庄搬迁前即先行开采,造成民房开裂严重,部分倒塌,特别在汛期,很多村庄积水达1-2米,上面烈日炎炎,下面积水成河,3万余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同时,因煤矿企业补偿偏低,且资金到位不及时,广大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并对县镇两级政府产生不信任,塌陷区村庄搬迁工作实施困难,地方干部普遍存在不敢轻心(群众得不到应有补偿,随时可能上访)、不敢进村(群众无房住、无水吃,情绪激动,反应强烈)、不敢面对群众(群众利益得不到保护,无言以对)和不敢多想(将面对23万亩塌陷地和20余万失地农民,想起来后怕)“四不”现象,严重影响了全县发展稳定的大局。

changyuan(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