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语言学家--李新魁

家乡区县: 汕头市澄海区

李新魁(1935年10月—1997年9月),字星桥,澄海市(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人。著名语言学家,古汉语音韵学家,文字学家,教授,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

李新魁曾任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全国高校文字改革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广州国学研究社社长等。并受聘为汕头大学、广东社会科学大学、信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曾应邀赴日本、台湾、港澳等国家和地区讲学;连续多届获广东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广东省高教厅人文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在其执教卅余载中,讲授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语音韵学、汉语等韵学、汉语语音史等课程。在治学中,他对汉语音韵学、方言学、古代汉语词汇和语法、文字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取得硕果累累的成就。特别是在音韵学和方言学两方面,造诣最深。他是最早对广东畲话进行研究的学者之一,也是国内为数甚少的西夏文专家之一。他除了对潮汕方言有较深入的研究外,对闽、粤、吴三大方言形成的历史和发展也有精辟的见解。他的突出成就引起国内外汉语音韵学界的重视,在海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魁老1935年10月出生于澄海县一书香之家。1943年入私塾读书,学过《四书五经》,还阅读过大量古籍和新文学作品,从小酷爱文学。1947年进正规小学读高小,1949年考进澄海县第一中学,1955年高中毕业后考进中山大学中文系。

1957年开始师从著名学者方孝岳教授学习语音史。

1959年大学毕业,同年8月,被分配到广东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

1962年8月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

1964年9月至次年2月,于天津南开大学师从邢公畹教授进修汉语语音史。

1965年7月,被安排下乡参加“四清运动”。

1968年至1971年“文革”期间,一度被下放劳动,1970年8月,暨南大学下马,他被调到华南师范学院,仍被遣往该院设于韶关的干校劳动。至1972年始回校参加“教改”。

1973年底被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78年9月又被调往暨南大学中文系;

1979年12月始回中大中文系任讲师,1981年任副教授。

自1982年9月起,开始带“汉语史”专业硕士研究生。1985年晋升为教授。

1992年荣获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津贴;1994年获博士生导师资格。

1997年9月13日,因病不幸逝世,终年62岁。

 

小智(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