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县民俗

家乡区县: 洛阳市洛阳市

                                                         嵩县美食文化之——民间传统婚宴风俗----三八场

解说词:嵩县是我国古代厨圣--商相伊尹的故乡,相传民间中药汤剂、五味调和、槲叶蒸糕、苇叶包棕等传统饮食生活习惯均为伊尹所传授。故嵩县民间婚宴酒席以历史悠久,精细、实惠、风味独特而盛行于豫西伏牛山区,成为倍受人们喜爱的传统风俗饮食文化。话说嵩县栏目组今天就带您走进乡村,为您解说《嵩县美食》的第一部《民间传统婚宴风俗----三八场》

民间婚宴酒席始于何年无从考证,据《史记》记载,楚霸王项羽曾与叔父项梁避仇于吴中,每吴中有婚丧事,项梁常为主办,并以此来联络豪杰。由此可见,民间婚宴源渊流长。

嵩县地处深山区,山高而峻美、水长而秀丽、浓郁的传统风俗习惯源远流长:绚丽多姿的民间歌舞、丰富多彩的民间器乐、神密庄严的民间祭祀赛会、热闹非凡的民间婚娶、酿就孕育着民间宴席的演变与发展。民风淳朴、崇尚礼德的嵩县人,每逢嫁娶吉日,近亲密友都要提前上门帮主家料事,搭客棚、杀猪羊、请厨师置办待客宴席,待朋接友,以示庆贺。乡村宴席俗称待客、酒场。宴席分婚宴和丧宴两种,娶妻嫁女待客的婚宴,民间习惯称:喜宴、办红事。丧宴俗称:办白事,代代相传的民间婚宴风俗深植于生活之中。

据(嵩县志〉载:清未民国时期,我县民间多以玉米,红薯等粗粮为主食,一日三餐难保,冬春闲月,贫家日进两餐稀汤菜饭,小康之家为玉米糁汤煮红薯,酸菜糊涂面等淡饭,在过去,乡下人在秋、冬两季都爱喝糊涂面条。所谓的糊涂面条就是锅内煮有大豆、花生,还有各种夏季晒的干菜,如干野菜、干豆角、干倭瓜片、红萝卜和白萝卜干等等,再丢一些玉米糁,下少许面条,最后再放盐、调料等,出远门的人回到家后最想喝的就是这糊涂面条了。除此之外,一般人家非年非节,很少吃白馍、肉菜、逢年过节时,才能吃上蒸馍、饺子、肉浇捞面、粉条饨肉菜,也多以萝卜、白菜、粉条、红薯俱多,肉类偏少,只有少数富裕之家可吃上肉菜。但做为人生之大事喜事,婚嫁待客却非常阔绰排场,每家每户都要倾其所有,极尽主家之厚成,但一般贫家待客还是以大碗菜俱多,常用猪肉、粉条、萝卜、白菜、豆腐做料,量足碗大、实惠、好吃。而富裕之家待客却以猪肉、牛肉、鸡、鱼为主料,讲究排场、精细、设宴待客普通席面有四、六、八、十碗菜,冬令有四盘两碗加火锅,最丰盛的是"三八场",甜咸、荤素、汤菜、冷热俱全,嵩县山区还流行"八碗四"〈八碗,四盘〉等,如今这些传统酒席虽已大多失传,但民间宴席盛行之广泛,可见一斑。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解决温饱到走向富裕而迈入小康,一般百姓的日子也有了质的飞跃,户户住楼房,家家摆酒宴,民间待客宴席也有过去的杂烩菜而变成了流水席,小盘子演变为大盘菜,小碗汤换成了大海碗,宴席原料标准也有过去的豆腐、白菜,粉条菜转变为以猪肉、牛肉、鸡肉、海鲜为主的上档次民间风俗宴席,并走入酒店、宾馆,成为城乡寻常人家婚娶待客的传统地道菜。
嵩县民间风俗宴席饮食种类繁多,众说纷纭,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水来的提高和不断的演变,据不完全考证,时下在我县城乡流行的就有三八场、十大碗、八八四、十三太保、十六观灯、十八碗,三滴水,十三花、富贵不断头等传统婚丧宴席,而其中最受群众欢迎的宴席是三八场。
三八场:俗称888,又名884,是嵩县民间婚丧宴席中流传最早的一种传统筵席,据传有近百年历史,其源渊做法取材于洛阳水席,为乔甲科所创,在嵩北及县城一带,久负盛名。其作法可分8凉、8汤、8碗是集凉菜热汤,地方大碗菜为一体的流水筵席。说到嵩县美食,就要提到三八场创始人——乔甲科。

乔甲科(1897——1971)城关镇上仓村人。幼年家贫,未如学门,13岁起以卖凉粉为生,后拜嵩县名厨肖新灿为师,学习厨业,1925年,随师赴陕,在镇嵩军三十五师憨玉琨师部做厨役打杂,由于勤奋好学,从打下手切葱剥蒜开始,跟着大厨们逐渐学会了操作中外酒席和以面筋,凉粉为主的素席——五香甜食。他做的满汉9桌48席248件可从早晨吃到黄昏,菜不重样。糖包肚子,鸡蛋酥,蜜炙百合,冰糖肘子,和春卷以及干板鸭,烧鸡等248道菜,南北名菜,各俱风味。乔甲科所做的素食也有独到之处,最拿手的是四仙汤,八宝饭,桂子粥和素花果品,色香味俱佳。所制仙桃,石榴,萄葡,花红,柿子,色彩鲜艳,逼真美观,酸甜可口,后味悠长。加制八仙庆寿,二十四孝朝佛祖,更是技艺高超。乔甲科从事饮食业30多年,对海菜酒席,素食斋席制做均达到了精美和高度,远近闻名。后乔从陕回到老家,对嵩县民间传统流行宴席进行改进,结合满汉全席和洛阳流水席风格,用本地特产木耳、猴头,拳菜、香菇、柿子等原料,经研制调味,融入南北菜系和洛阳水席的汤菜,如连汤肉片,酸辣肚丝汤,山楂汤等,博采众家之长,做成了“三八场”即8凉、8热汤、8碗菜。八个拼盘十六道凉菜,开创了具有嵩县本地特色的婚嫁水席“三八场”味醇飘香、特色地道、令食者赞不绝口,一时名扬嵩城。流传百年不衰。

科厨艺高超,厨德高尚,每每为人操厨单,常以节俭为主,讲究实惠,精打细算,从不浪费原料,做完菜后,将剩余的菜叶,菜帮洗净,做成酸辣菜汤,即“三八场”中的最后一道汤:酸辣鸡蛋汤,此汤为乔所首创。

乔甲科的改进和后人的不断传承与发展,如今流行于我县城乡的三八场婚宴可分为8凉:8热,8碗菜。8凉:即8碟压桌下酒菜,分4荤4素。

4荤:凉抖猪耳丝、五香牛肉、香油火腿、蒜汁猪头糕
4素:五香花生、酸辣白菜、凉拌粉丝、木耳芹菜
八碟下酒凉菜呈圆形摆放上桌,荤素搭配,绿白相衬,香味扑鼻十分诱人。
8汤:即八大碗热汤,也分4荤4素
4荤:(即咸汤)、木须汤、白肉片汤、红烧大肠汤、酸辣肚丝汤。
4素:(即甜汤)、海米樱桃汤、三鲜水果汤、山楂蜜枣汤、甜酒鸡旦汤
以上八汤先咸后甜、酸香麻辣、味美爽口。除4个咸汤外,又增加了肺丁汤、肉丸子汤、并习惯将丸子汤、鸡旦汤最后上桌,暗示汤菜上完之意。
八碗:即八大碗菜,也分四荤四素,为宴席压轴菜
4荤:红烧肉、小酥肉、烧排骨、烩肉丸子
4素:炸豆腐干、烩拳菜、肥油海带,肉汤红萝卜
外加八宝饭一碗、馒头一大盘、红烧鲤鱼一条,全鸡一只。

俗话说十村风俗九不同,如:闫庄、库区等乡地方婚丧待客宴席为884,即8凉、8热、4汤。大坪为862,即8凉、6热、2碗汤。饭坡、九店为844,即8凉、4菜、4碗汤。
宴席分工:民间宴席一般分大厨、小厨、旋风等项,大厨(2人),主管做菜、小厨(3-5)人主管蒸馍、做汤,旋风(10-20人)负责端盘上菜。
待客方式:县城一带每桌宴席座8人,田湖、闫庄、大坪、库区为7人,车村、旧县为6人,每桌客满上菜。座位分南北,上下有序,长者居上。

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宋代大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不仅让我们感受了淳朴的乡风民俗,更让我们领略到了浓郁的乡村野趣。
民间宴席以其独具一格的斑斓和演变,宏括天地人间之山珍海味,历经名厨艺人之呕心,终使精湛的民宴风俗瑰宝耀然于世,代代相传,根植于村村寨寨,散落于古街老巷,热闹于山乡小院。盛筵于伊水人家,唢呐声声,酒宴飘香,乡村百姓得以此举杯相庆歌颂美德,亲朋挚友凭以此畅叙旧情礼尚往来,古色古香的传统风俗————三八场,其博大精深的的历史渊源,与悠久灿烂的华夏文明交相辉映,生生不息,成为和谐嵩县一道丰盛的美味佳肴。

 

懒猪之旅(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