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的传说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这位神奇女子降生在湄洲岛。妈祖是福建望族林氏的后裔。祖父林孚,官居福建总管。父林愿(惟悫),宋初官任都巡检。妈祖也称默娘、娘妈,自幼聪颖灵悟,成人后识天文,懂医理,相传可“乘席渡海,预知人休咎事”,又急公好义,助人为乐,做了很多好事,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崇敬。
北宋雍熙四年(987)农历九月初九,年仅28岁的妈祖在一次抢救海难中不幸遇难,相传羽化升天。从此经后,妈祖多次显灵救助苦难。在人们遇到困难时只要求声“妈祖保佑”,妈祖就会闻声而至,使人们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据历史资料记载,北宋宣和五年(1123)路允迪出使高丽(朝鲜)途中,般遇大风巨浪,“八舟七溺”,唯有路允迪“祈求妈祖保佑”。忽而一道红光出现,只见有一朱衣女子端坐桅间,瞬即风平浪静,终于平安脱险。路允迪返朝后奏明圣上,宋徽宗下诏赐“顺济”匾额。此后,历史上有众多人士受到妈祖的庇佑,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历代皇帝对妈祖进行了30多次的褒封,其爵位从“夫人”、“妃”、直至“天妃”,并被人们尊称为“天上圣母”。同时,皇帝还颁诏天下行“春秋谕祭”,编入国家祀典。
海上龙宫妈祖庙
宋雍熙四年(987),妈祖遇难后,人们怀念她、纪念她,就在湄洲岛建庙祭祀。这庙宇就是最早的妈祖祖庙。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庙宇仅“落落数橼”,但“祈祷报赛,殆无虚日”。后来经过三宝等人的不断扩建修葺,到宋天圣年间(1023-1032),祖庙已初具规模。
元朝,妈祖庙得到进一步的扩建。洪希文(1282-1366)在《题圣墩妃宫》诗中,描写了“粉墙丹柱辉掩映,华表茸突过飞峦”的景象,反映出妈祖庙的建筑情况。
明朝,妈祖庙又得到进一步的扩展。洪武七年(1274)泉州卫指挥周坐主持重建寝殿、香亭、鼓楼、山门。永乐初年(1403),郑和下西洋时,因妈祖庇佑有功,奉旨谴官整修祠庙。宣德六年(1431)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之前,亲自与地方官员备办木石,再次修整祖庙。
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总督姚启圣重建钟鼓楼和山门,又把朝天阁改为正殿,后因姚启圣获妈祖保佑屡次建功,被皇帝封为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所以人们也称正殿为太子殿。康熙二十三年(1684)靖海侯施琅增建梳妆楼、朝天阁、佛殿、僧房。接着祖庙又建观音殿、中军殿。土地庙等。到清乾隆以后,湄洲妈祖祖庙已颇具规模,成为一座有99间斋房,号称“海上龙宫”的雄伟建筑群。妈祖庙此时已基本定型,并一直保留至1966年。
1966年,湄洲妈祖祖庙陆续遭到破坏,只剩下圣父母祠(佑德祠)和中军殿。妈祖庙的文物也相继被毁和遗失。唯有妈祖神像在林聪治女士等人的护卫下得以幸免。
1978年,中国大地春风化雨,万物复苏。林聪治等人率领众乡亲进行湄洲妈祖祖庙的重建工作。人们义务投工,硬是在祖庙遗址废墟上整理出一处地基。各地信众纷纷参与,踊跃加入修复湄洲妈祖庙的行列。
经过多年努力,湄洲妈祖庙终于完成了大小建筑36处的西轴线工程。西轴线工程坐东北,面朝西,呈轴线分布,有牌坊、长廊、山门、香炉台、圣旨门、广场、钟鼓楼、正殿、寝殿、朝天阁、升天楼等,还有佛殿、观音殿、五帝庙、中军殿以及爱乡亭、龙凤亭、香客山庄。思乡山庄等一系列建筑物,形成规模庞大、雄伟壮观、楼亭交错、殿阁纵横的祖庙建筑群。
湄洲妈祖祖庙是世界所有妈祖庙之祖,世界上所有的妈祖庙都是从湄洲“分灵”出去的。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从世界各地汇聚湄洲。目前,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如今世界上有妈祖庙4000多座,分布在美国、日本、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20多个国家。
在台、港、澳地区,信仰妈祖的人非常普遍,台湾省约有三分之二的人信仰妈祖。据统计,近年来湄洲妈祖祖庙竭祖进香的信众超过1000万人次,单海外及台港澳的信众就超过百万人次。每逢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农历“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四面八方的妈祖信众赶赴湄洲寻根谒祖、割火过炉、祈祷平安。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feixuan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50924877.html
我的新郎微博http://weibo.com/2971812253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71812253
希望和大家成为朋友,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