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南区是广东省汕头市城区之一,因地理位置位于原潮阳市(县级)南部而得名,“潮南”一词为“潮阳南部”的简称。潮南区位于汕头市西南部,东临南海,西接普宁,南邻惠来,北与潮阳区接壤。
潮南区全区总面积596.42平方公里,占汕头市总面积的30%,总人口129万人(2010年),占汕头市总人口的24%,辖10个镇和1个街道,232个村(居)。
潮南区域内海岸线长14.7公里,海域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山地面积38.23万亩,耕地面积20.82万亩。城区距离汕头中心城区34公里、普宁市区30公里、田心高速出入口22公里、厦深铁路潮阳站23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常年降雨量1700毫米,有秋风水库等7座中型水库,年蓄水量达1.4亿立方米。
潮南区境内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早年从事革命活动的大南山革命遗址,以及鹅地温泉、翠峰岩、仙湖风景区、沙滩海色等旅游资源。
远古时,潮汕一带称为南交之地,属于“扬州之域”,人烟稀少,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属于百越的一支。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百越,置象郡、桂林郡、南海郡3郡,潮汕地区时属秦朝南海郡,但尚未有政权建制。汉初,秦将赵佗自立为南越王,设揭阳县,始有政权建制。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平定南越后,汉朝仍设揭阳县(王莽时改称“南海亭”),属南海郡,潮汕地区开始有直属中原王朝的政权建制。南海郡揭阳县疆域,包括潮汕地区、梅州地区及闽南一部分。建安时南海郡属荆州,三国后期属广州。
随着秦汉时代中原人口的南迁和西晋永嘉之乱后大批中原人民的迁入,潮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公元413年(晋安帝义熙九年)晋王朝于此设立了地区性的政权组织─义安郡,统辖海阳、海宁、潮阳(三县约相当于今潮汕地区)、昭义(今大埔)、绥安(今福建省漳浦地区)5县。
潮州名称由来 隋朝开皇十一年(591)改义安郡为潮州(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水往复,故称)。唐垂拱二年(686),割潮、泉各半,设立漳州,自此,潮州不再辖有闽南之地。唐代的潮州也只有海阳、潮阳、程乡(今梅县)3县。
宋代的潮阳,统辖海阳、潮阳2县,至宣和三年(1121),增设揭阳县,史称“三阳”。
元代,改称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之后至清代,称为潮州府。明初,潮州府只有海阳、潮阳、揭阳、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4县。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先后增设了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安(万历十年改称普宁)、平远、镇平(今蕉岭)等县级建制。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割程乡(今梅州市梅县区)、镇平(今蕉岭)、平远3县设嘉应(今梅州)直隶州。乾隆三年(1738),设丰顺县。潮州府共辖9县:海阳、潮阳、揭阳、普宁、惠来、澄海、饶平、丰顺、大埔。
民国元年(1912)初,潮阳县直属广东省都督府。3年属巡按使署潮循道。9年直属广东省,14年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善后处(民国17年改为东江行政公署)。21年属广东省东区绥靖委员公署。25年属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36年第五行政区改为第六行政区,潮阳县属之。38年4月,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2月,潮阳属潮汕专区 ,1952年11月属粤东办事处(粤东办事处成立于1951年7月),同年12月属粤东行政公署。1956年3月,复属汕头专区。1967年3月,属汕头地区 1983年7月13日,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潮阳县隶汕头市。
1993年4月9日撤县设为县级潮阳市。
2003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
2003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以原潮阳市峡山、井都、沙陇、成田、田心、司马浦、陈店、两英、仙城、胪岗、红场、雷岭等12个镇的行政区域作为潮南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峡山镇。2003年3月31日,中共潮南区委、区人民政府正式挂牌办公。[2]
2003年12月26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同意潮南区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1:撤销田心镇、沙陇镇建制,合并设立陇田镇。陇田镇管辖原田心镇和原沙陇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8个社区和23个村委会,总面积70.958平方公里。陇田镇政府驻原沙陇镇政府驻地。2、撤销峡山镇建制,设立峡山街道办事处。峡山街道办事处管辖原峡山镇的行政区域范围,共有12个社区和24个村委会,总面积46.403平方公里。峡山街道办事处驻原峡山镇政府驻地。2003年底,潮南区辖1个街道、10个镇,共有65个居委会、179个村委会。
2004年3月,峡山镇改为峡山街道办事处,沙陇、田心两镇合并为陇田镇。[2] 潮南区有11个镇(街道),即峡山街道、陈店镇、司马浦镇、胪岗镇、两英镇、仙城镇、红场镇、雷岭镇、陇田镇、成田镇、井都镇,共244个村(居)会。区人民政府驻峡山街道。
潮南区为沿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特征为“一山一江一平原”,即区境南部为大南山,属大南山系余脉,起于红场镇潘岱村,自西向东延伸,山体庞大,峰峦绵延起伏。主峰雷岭大山海拔521米,此外,多为高丘与坡地,形成丘陵半丘陵地带。北部隔练江与潮阳区相望,练江自西向东横亘全境,形成练江平原。东部沿海为带状沙滩地。
潮南区的主要水系,有雷岭河和练江。雷岭河发源于区境雷岭大山南麓,有支流3条,汇合于雷岭镇双溪村,经鹅地流入惠来县神泉港入南海,全长26公里,区境流程9.5公里。练江源起普宁市大南山五峰尖西南麓杨梅坪白水,自北流经流沙镇拆东至石港村38.8公里为上游,下分二支:一支东流1.5公里进入潮南区,经陈店镇流至流仙村;另一支东北流1公里入潮阳区,经贵屿镇玉窖村、汇贵屿水转向东南于潮南陈店镇流仙村汇合东支,向东经司马浦、铜盂、峡山镇至和平大桥37.4公里为中游,出和平桥经龟山,进入龟头海至海门港注入南海18.3公里为下游。练江干流全长94.5公里。中下游流程41.3公里,一级支流12条,是两岸灌溉、排涝和航运的主动脉(由于水体污染严重,现已失去灌溉功能)。
按照气候分类,潮南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
,海洋性气候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长冬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21.6℃,平均气温年际差异小。历年最冷月在1至2月,平均气温13.8℃,历年最热月在7至8月,平均气温28.2℃。年平均降水量1700毫米左右,雨季多集中在4至9月。
潮南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春播期的低温阴雨,早稻抽穗扬花期的“龙舟水”,汛期的台风暴雨,晚秋季节的“寒露风”及冬季的低温冷害。
土地资源
潮南全区耕地面积20.82万亩,人均0.19亩;山地面积38.23万亩,人均0.35亩。
水资源
潮南区内水资源总量约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径 秋风岭水库
流量约0.7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约1.3亿立方米。雷岭河集雨面积61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集雨面积444平方公里的13.7%。练江集雨面积838.5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集雨面积1353平方公里的62%。练江中下游河涌蓄水量0.3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潮南区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番薯、小麦、马铃薯、大豆、 潮南区
花生、甘蔗、蔬菜等。水果主要有蕉柑、荔枝、菠萝、青梅、杨桃、李、柰、乌榄等。林木主要有松、杉、相思、榕、楝、桉、樟、竹等47科125种;林下植物主要有芒箕、蕨类、犁壁藤等98科394种;中草药主要有蚶壳草、益母草、蛇舌草、方骨苦楝、淡竹、麦冬等386种。
动物资源
潮南区家养动物主要有猪、牛、羊、兔、鸡、鸭、鹅、鸽等。野生的兽类主要有狐狸、山羊、穿山甲等22种,禽类及爬行动物主要有麻雀、喜鹊、山鸡、水鸭、燕子和乌龟、蜥蜴、水蛇、金(银)环蛇、眼镜蛇等98种。
森林资源
潮南区内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南山的高、中丘地区及沿海部分山岗台地。其中大南山林地面积37万多亩。目前有林(竹)木47科125种,主要树种约18科40多种,主要有马尾松、湿地松、油茶、茶叶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