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7:00在吃的法则里,风味重于一切。 00:00:15:00中国人从来不会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
00:00:25:00人们怀着对食物的向往,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求着吃的灵 感。
00:01:07:03在冀中边关,“酸菜粉饹馇”这道家乡的美食,已经在人们的餐桌上存在了几百年。
00:01:25:20将腌制好的酸菜和出自龙关特有的粉饹馇相互爆炒后,酸菜内特有的酸香味和粉饹馇散发出的豆香味,二者互相融和,成为餐桌上的一道佳宴。而粉饹馇这道美食,也即将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00:02:23:00农历十月末,北方逐日下降,而这道“酸菜粉饹馇”却足够让你放慢脚步。
00:02:41:09郭玉升每天都要骑着跟了他三十多年的自行车到镇里卖粉饹馇,在他的眼里,自己做的粉饹馇永远是最好吃的。
00:03:45:04龙关镇位于河北省北部,在燕山山脉的影响下,四季分明。夏季雨水丰富,水将山坡上的泥土冲下后,形成冲击土壤。这可以促进绿豆等豆科植物更好的生长。冬季豆类食材的食物,在今天的龙关镇依是餐桌的主角。
00:04:48:09在豆类食物中,绿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并且是最廉价的食物来源。绿豆可以用在粮食、蔬菜、绿肥和医药等很多个地方。可它早年的境遇,一度尴尬。煮熟的绿豆,无法引起人们的食欲,并且会使肠胃大量胀气,人们迫切需要寻找到,进食绿豆的最佳方式。冀中边关聪明的人们,无意间将绿豆转化成美味的食材,最终发明了粉饹馇。
00:05:34:04老郭将今年刚收获的绿豆放入石碾中,将豆子打成四瓣,这更加有利于豆子充分的吸收水分。
00:05:47:07老郭和老伴一次要做100多张粉饹馇,泡豆、擦皮、漂皮、上碾、过包、下锅、前后要花一天的时间,两人每天要从凌晨5点钟开始,要赶在镇里的早市前,把粉饹馇做出来。
00:06:50:24经过一夜的清水发泡后,豆瓣增大了一倍。老郭用双手将泡好的豆子,贴入锅壁用力的磨搓,这是一件辛苦活。
00:07:08:01豆皮脱离后,倒入清水,再用罩滤将豆皮捞出。
00:07:16:18细心的老郭将发霉变质的豆子细细的挑出,这也是老郭做粉饹馇好吃的原因之一。将泡好的豆子,倒入打浆机内,豆子在高速旋转的磨盘间,磨制成液态豆浆。
00:07:39:24老郭熟练的将磨好的豆浆倒入纱布中,用勺子不断搅拌,使得豆浆最大限度的使用。每一滴豆汁都是老郭用汗水换来的结果。
00:08:07:04下锅是制作粉饹馇的最后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恰到好处的火候,决定着一张粉饹馇是否完美。经验告诉老郭,粉饹馇与锅面凸起的时候,就是粉饹馇成熟的标志,翻到另一侧,再次凸起表示粉饹馇已经完全成熟。
00:09:02:17不大的厨房里载满了老郭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于这里的每一件器物,都蕴含着特殊的感情。
00:09:19:12老郭的粉饹馇做的实在,人也实在。五块钱三张,从不还价。在一年中最寒冷的五个月里,老郭能卖出24000张粉饹馇。刨去成本,一个冬天他的实际收入大概是8000元。这是真正的辛苦钱。
00:09:56:00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让老伴过的更为幸福,为儿女减轻经济上的负担,老郭只有一个女儿,现在已经成家立业。女儿为了让父亲不再这么劳累,多次劝说他找一份清闲点的工作,然而老郭始终坚持着自己现有的生活,虽然累,但是老郭的心里知足,踏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