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安业乡东榆山村东北侧的山腰处,耸立着一座七层高、横断面为正八角形的锥状空心石基砖塔。该塔建于清乾隆二年,名曰:“文塔”;塔高43米,每层四窗,隔层错设,八面通风;塔基由块石砌成,阔大坚实;塔体清瘦挺拔,坚固凝重;塔底一通青石碑上有乾隆二年进士、临县著名才子赵中元亲撰写的《文塔铭》一章;若登塔远眺,群峰可尽收眼底;俯首近瞰,湫水则相映成趣。在临县并不多见的塔中,该塔确属高度最高、构建最为精美之作。
临邑偏居一隅,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文化萧条。据有关史料记载,在科举制度盛行的明代和清顺治、康熙、雍正年间,全县在三百多年的时间里,仅仅出过八位进士。当时的人们认为,临县落后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风水”,于是就请了一位著名的“风水”先生来勘测和祈解。
不料,那位风水先生对临邑辽阔的地域,悠久的历史,秀美的山川,杰出的风土人情评价极高。他说,临县版图呈梯形状,是玉皇大帝身上的玉佩跌落人间而形成的风水宝地;其形状宛如量米用的斗具,寓意临县本应出数以“斗”计的米粒般多的官儿,只是因为地域广大,各地互相克制耗散,有损内力积发,所以需要在县城东南之东榆山上建一13级高的文塔,以镇邪扶正,积聚宝气。还说这13层中,第一层喻大地,从第二层起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属相,每层象征一个。文塔建成以后,每当旭日东升之时,塔身的影子即可抵达湫河之内,以塔为笔,以水为池,临邑的学子和出士之人必将层出不穷,代代兴旺发达。
人们听信了风水先生的说法,就由邑人白文先资银,在东榆山上择定塔址,紧锣密鼓地展开了文塔的建设。
却说,文塔建设期间的一日,从南面上来了一个南蛮子,也是一名走南闯北的风水先生。他风闻碛口一带有金马驹一说,便借口到碛口旅游之名,来临县考察,企图寻宝、盗宝。梦想落空后,他又欲窜到临县城看看,便雇了一匹良驹一路兴冲冲而来。
走到东榆山村北时,他看到了山上正在热火朝天修建的文塔,一眼就识得此乃凝祥积瑞、镇邪趋福、孕育后生之举。心想,临县这样一个偏僻的弹丸之地,竟然天生了如此的好风水,此塔一旦建成,临邑将像金凤凰一样插翅腾飞。他谋求盗取金马驹不成,心中的恶气正无出处,就乘机欲破坏临邑风水,并立即生出破解之术,“哎,你们这塔已经修得这么高了,还敢往高里修啊?”说完并暗暗念诵咒语,施术破坏。
据说,该南蛮的话和咒文正犯了建塔之忌讳,其一语既出,塔身即开始摇晃,工匠们站都站不稳,文塔再也无法修下去了。
此后多天,天天如此。人们见无法再往下修了,便赶紧往住收拾,所以这个意义非同寻常而又十分宝贵的文塔就只修到了第七层。为此,多少年以来,当邑人在因之而荣耀的同时,又不得不频添上许多的遗憾与惋惜。
想了解更多的传说,就联系我,请点击,我的主页,那里有你想获取的东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