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的汤包和大家常吃的汤包不是一回事,我个人特喜欢如皋的汤包。原来如皋是没有蟹黄汤包,只有灌汤包,不知道哪年,谁在灌汤包中加入了蟹黄,就有了蟹黄汤包,价格也从原来的3块涨到了15,个比以前小了点点,味道还没变,如皋的汤包里面是没有汤汁的,还有大块的蟹黄和蟹腿,非常非常的鲜,很是有特色。
如皋的蟹黄包馅是以蟹黄、蟹肉、猪腿板肉丁、笋子丁等掺和在用猪肉皮熬成的胶冻中做成的。面粉加水和好,要发酵十多个小时,做出的包子筋韧口感好,皮子须擀得薄。刚出炉的包子黄澄澄的蟹油浸透包子皮,如一朵朵饱满圆润、黄白相间、含苞欲放的金菊,看着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轻轻地用力提,慢慢地碟中移;先开天窗,后吸馅汤。用三个手指,从笼箱里轻提起蟹包,移入洁白的瓷碟中,咬一个小口,轻轻吸食蟹黄汁,然后倒点陈醋在蟹黄馅里,慢慢地连皮带姜丝、蘸酸醋细细品尝,蟹黄包蟹肉嫩白,蟹油金黄,油而不腻,那鲜美的感觉妙不可言。
传说很久以前,老如皋城有座小山包,山脚下有个深不见底的“仙人洞”。洞里有条大蟒蛇,蛇尾在洞里,蛇头能伸到北门护城河对岸包子店里。包子店不大,常常座无虚席。老板想多做点生意,天天让伙计们多做些包子,宁可第二天蒸热了再卖。一天打烊后,老板把多下的包子连笼放在楼上,锁上大门回家。第二天早市,他发现包子少了。第二天情况还是如此。老板查问伙计。伙计们受了冤枉气,决心要查出眉目,是夜躲在吊桥底下等着捉贼。五更时分,猛听河面上一阵哗啦水声,蹿出一条巨蟒,蛇头一拱,包子铺楼上的窗子就被推开,蛇舌头一伸,就卷着一只只大包子吞下肚,吃饱之后,巨蟒就缩回了山洞里。有个聪明的伙计说:“白蛇娘娘喝了雄黄酒会现原形,我们何不也买点雄黄放在包子里呢?”于是大家瞒着老板买来雄黄,拌在肉馅里,专等蛇来吃。夜里,蟒蛇照样来偷吃,一口吞一个,两口吞一双,回到洞里再也不见它出来了。后来,店里做包子时就在肉馅里拌上蟹黄,蟒蛇看到包子皮上蒸出来的黄色蟹油,以为里面拌了雄黄,就不敢吃了。久而久之,其他包子店也都仿效做起蟹黄包子来。
如皋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清淡的饮食是如皋人长寿因素之一。蟹黄包肥而不腻,清香爽口,是名副其实的养生佳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