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生47载 至今仍是鹤山人

家乡区县: 广东省鹤山市

“尽管久未听闻熟悉的乡音,也有人从未踏足故乡的土地,但他们与先辈们一样,拥有一个热忱的桑梓之心……”马来西亚沙巴州四邑联合会总会长、华裔新生代黄小娟曾这样表述海外游子对故土的深情。

江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作为“中国第一侨乡”,目前江门籍的华人华侨已经遍布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数量也达到400多万,与江门市现有人口相当。

作为华裔新生代,他们当中许多已经是第三、第四代,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对故土已经没有了父辈般深厚的感情,但在内心深处,一提及祖辈生活的家乡,他们的内心依旧较激动,直言“很想回家看看”,同时,他们也看重与家乡、与五邑海外乡情的合作,希望能共谋发展。

背景资料:30年海外侨胞公益捐赠超60亿港元

来自江门提供的统计数据,有着“中国第一侨乡”美誉的江门,其中江门现有人口440多万,而旅居海外的五邑籍侨胞也高达400多万,并居住在世界107个国家和地区。在家乡公益事业建设上,海外侨胞也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五邑籍海外侨胞为江门市公益事业捐资赠物累计超过60亿港元,并且积极回家乡投资创业,全市侨资企业达3600多家、投资总额达178亿美元。

“另类”朱铭江:

朱铭江:横滨华侨总会副会长

【受父亲影响 一家人坚持中国籍】

朱铭江,江门鹤山人,生在日本长在日本,20多岁时就担任了横滨华侨总会当时最年轻的理事,后来又担任了副会长一职直至今日。

“另类”是他的日本朋友对他的最大评价。朱铭江说,自己现在已经47岁了,但在自己的护照国籍一栏中,依然填写着“中国”。而这一切都源于父亲对祖国的热爱。朱铭江称,父亲小的时候,老家鹤山很穷,小学读了3年就漂洋过海到了日本谋生,但内心对家乡的思念却十分强烈,以至于自己出生的时候,父亲强烈坚持中国籍。

朱铭江说,父亲对祖国感情十分深厚,早年生活十分艰辛,但依然挂念家乡。1972年4月,当时日本和中国还没建交,父亲为了让刚刚读小学2年级的朱铭江心里有家乡的记忆,想方设法通过红十字会开了证明,回到故乡。而为了扶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在收到老家教育捐资的请求后,父亲也立即让自己带钱回到故乡,成为捐资第一人。

朱铭江说,父亲对祖国的感情太深,也深深影响了自己和家人,直到今天,他以及他弟弟一家人,还都是中国籍,家族孩子也都在横滨中华学校学习。

“日本的华文学校总共只有5所。”朱铭江称,由于华文学校数量很少而且都有百年左右的历史,近几十年都没有新增学校出现,而在日本的华人华侨留学生已经达到70多万,他很担心华裔后代慢慢淡忘了中华文化。

朱铭江称,从1985年开始,他就积极组织华裔后代少年夏令营,回到中国体验中华文化,希望能留住孩子们的“根”。

CNPink(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