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粄,是福建武平农家用米和糯米混合加工而成的一种风味小吃。凡吃过黄粄的人无不为黄粄的香、嫩、爽而赞叹不已。每逢过节,武平农家大多喜欢做黄粄,作为赠给客人的礼物。
黄粄的制作方法颇有讲究。首先要选上好的干柴草(如干茶树枝、干稻草等),把这些干柴草烧成灰,并在灰中加入一些杨梅叶子(调色用)和少许生石灰(防止所做的黄粄吃后过冷),然后,把草木灰用干净的布包好放在桶中用水淋,制成浸米用的草木灰水。同时,将约占三分之一的糯米和约占三分之二的籼米淘净后,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数小时,然后把它加工成米浆。再将米浆倒在锅中用文火煮,注意在煮米浆中要不断搅拌,使水分蒸发而不致烧糊,从而制成柔软又富有韧性粄团,将粄团取出放在铜盆中,再把粄团蒸熟,然后将蒸好的粄团放在臼中舂上十几二十分钟。这样,黄灿灿、香嫩嫩的黄粄便制成了。
黄粄的吃法有多种多样,即可切成小块,洒上一些白糖吃,也可用葱、姜、香菇、盐等配料制成香气扑鼻的葱姜水,把黄粄沾着这葱姜水吃。另外,还可将黄粄炒着吃,或者煮着吃等等。黄粄还具有消食开胃、消除油腻涩味的功能作用,所以每逢佳节,餐桌上都可以看到这个独特的客家美食。
黄粄如此独特的味道,除了食材的选择外,更主要的是传统的制作工艺——打黄粄,这是兴宁大坪流行最早也是最广的一种食品制作工艺,按历代传说,已有300多年了,也是兴宁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