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锜介绍:
刘锜(1098—1162),字信叔,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南宋著名的军事将领。 父刘仲武,熙宁时补官,积功为泾原路第一将、熙河路兵马都监。元符二年(1099),从王赡占领邈川城(今青海乐都南),建为湟州,刘仲武以功任河州(今甘肃东乡西南)知州。崇宁四年(1105),随高永年西征失利,降为西宁都护。大观二年(1108),从童贯征西,招降羌王臧征仆哥,收复积石军(今贵德西),以功受到宋徽宗召见,九子“悉命以官”。后历任西宁州、渭州(今甘肃平凉)、熙州(今临洮)、秦州知州,侍卫亲军步军副都指挥使等职,领泸川军节度使。宣和二年(1120)死于熙州知州任上。刘仲武九子,以刘锡、刘锜最知名。 刘锜为刘仲武第九子,史称德顺军(今宁夏隆德)人,当为出生地。大观年间入官。南宋建立后,任岷州(今甘肃岷县)知州、陇右都护。建炎三年(1129),南宋为牵制东南地区金军南侵,派知枢密院事张浚兼任宣抚处置使以经营川、陕,刘锜被任为泾原路经略使兼渭州(今平凉)知州。建炎四年九月,宋、金决战于富平(今陕西富平东北)时,刘锜“身先士卒”,抗击金兵,激战半日,胜负未分。宋军已击败金左路完颜宗弼所部,但由于环庆经略使赵哲弃军先逃,导致宋军全线溃败。赵哲以此被斩首,其部属慕容洧据庆阳(今属甘肃)叛变,进攻环州(今环县),刘锜因回救不及而被降为绵州(今四川绵阳)知州兼沿边安抚使。 绍兴三年(1133)冬,金军攻占和尚原(今甘肃宝鸡西南)。宋军重新调整防务,刘锜负责文州(今文县)、龙州(今四川平武西南)至威州(今理县东北)、茂州(今茂县)一带防务。绍兴四年三月,川陕宣抚司都统制吴玠抗击金兵于仙人关(今陕西略阳西北),刘锜奉令驰援,与吴玠会师。八月,宋高宗得知刘锜战绩,诏令到行在临安朝见,被川陕宣抚使王似以刘锜“守边不可遣”为由,继续留在川陕边境。绍兴五年二月,宋高宗“诏将兵不须起发,令锜疾速赴行在”。七月,当岳飞镇压杨么起义后,正在湖湘的宰相张浚,想中途截留刘锜任岳州(今湖南岳阳)知州,宋高宗再次“诏趣赴行在”,到后被任为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带御器械。从此,刘锜离开西北而在东南战场上建功立业。 绍兴六年二月,因宋高宗的心腹杨沂0征,任命刘锜临时接替杨沂中,兼权提举宿卫亲军,说明宋高宗对刘锜相当信任。十月,伪齐南侵,宋高宗亲征抗击,刘锜改任浙西、淮东沿海制置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