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山西省孝义市的千年古塔——临黄舍利塔为国内现存极为罕见的释迦牟尼舍利塔之一。据了解,孝义临黄舍利塔距今有1400余年历史,考古发现,临黄塔在历史时期的地质作用下,与原地面产生了两米的相对高度沉陷,专家认为这一现象对当地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物资料。而这一古迹的开发,对推动山西省孝义市旅游业的发展和振兴美丽孝义有着重要的作用。
孝义由“孝”和“义”两字合成。之所以取孝义作为县名,是由当地的郑兴“割股奉母”的纯朴孝行,和“义虎救樵夫”(又说:尉迟恭在孝降唐王李世民而义)的美丽故事感动天下,演变而来。孝义市地处山西省中部,吕梁山下,汾河之滨,是一个以煤焦铝铁、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城市。近年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招商引资,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硕果,连续几年荣膺“全国百强县(市)”,同时也是山西省唯一的百强县市。
临黄舍利塔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大孝堡乡大孝堡村东,创建于隋仁寿三年(603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2004年,被山西省政府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律院曾经佛事昌盛,僧尼众多,香火不断,是全省规模宏大的戒坛,一代高僧象离法师在此举行两次“三师七证具足戒受礼”。曾为“律宗道场”、“千华戒坛同戒”、“三晋法苑名刹”之一。临黄舍利塔是全国十九座,山西五座释迦牟尼文佛舍利塔之一,与北京广济寺佛牙舍利塔和陕西法门寺佛指舍利塔齐名,全国绝无仅有。由于战火的洗劫和文革期间人为的破坏,故舍利寺院成为废墟一片,仅存千年古塔一座。加之风雨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塔身倾斜,残损。2004年孝义市委、市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本着“不改变原貌”的原则,对该塔进行了维修加固。
临黄舍利塔,高18米,坐北向南,平面八角,为八级实体楼阁式砖塔。经维修后,塔抬高了3米,底部重修了须弥座。首层塔身直径为2.7米。二层直径2.21米,以上逐层收缩以至封顶。首层塔身正面设一假拱券门,其左右雕有楹联:“万道慈光吞日月,一期法雨润乾坤。”上方嵌有青石匾,上书“临黄塔”,右上方刻有“大清雍正十年七月二十九日重建”,拱眼壁雕有“八卦图”;第二层正面雕有“释迦牟尼如来舍利支提”,拱眼壁雕有“福润四生”、“息沾九有”;第三层拱眼壁雕有“帝道遐昌”、“皇图永固”;第四层拱眼壁雕有“法轮常转”、“佛日增辉”。一、二层各转角斗拱下方雕有垂莲柱。
临黄舍利塔地宫中存放有佛骨舍利,其“舍利流光”之壮观景象为世人所惊叹。据县志记载,景佑二年(公元1035年)宋仁宗御赐石匣一函,内贮镇石五枚、舍利子一粒,藏于塔底地宫,因有舍利其塔顶往往夜间不定期放光、或灯、或火、或烟、照澈寺内及四周如昼,塔周百姓,古今见者为数甚多。临黄舍利塔1998年正式恢复为佛教活动场所,几年来,筑起600余米长围墙,植松柏树6000余株,建佛堂7间,斋堂7间,面积计7000余平方米。佛堂内供奉省佛教协会赠送的缅甸玉佛一尊,佛像高1米,重1吨余。天王殿和钟鼓楼工程已全部竣工,铜质弥勒佛像和四大天王独具特色。2007年3月,孝义市人民政府聘请山西省古建筑研究所专家对寺院作出整体规划和布局,再现其珍贵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旅游价值,不久将成为辐射周边县市、连接晋中绵山风景区、影响省内外著名佛教旅游景点.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axing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axing567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97825558.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