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维俊--陇上铁汉
继吴可读之后,我陇上又出了一位名震京师的御史,便是有“陇上铁汉”之称的安维俊。安维峻字晓峰。甘肃秦安人,光绪六年翰林,为帝师翁同和之门生。初以拔贡朝考,用七品小京官。在清代,拔贡逢酉年始在贡生里面选拔。即十二年才一回,进士看不起举人的很多,但对拔贡却是不敢小视,有人说拔贡比状元还要名贵,有些言过其实,但拔贡的真才实学则是不争的事实。拔贡一经朝考,便得以七品小官留京调用。
《清史稿》本传载:安维峻:光绪十九年转御史,未一年,上六十余疏。日韩烽起,时上虽亲政遇事必请太后意旨,和战不能独决,及战屡败。世皆归咎李鸿章主欸。于是,安维峻上言。
时为光绪二十二年十月初二,据是日翁同和日记记:封奏七件,惟安维峻一件未下,比至小屋始发看,则请杀李鸿章,劾枢草臣无状,而最悖谬者,谓和议皇太后旨意,李莲英左右之,并有皇太后归久,若遇事牵制,何以对祖宗天下之语。入见上震怒,饬拿交刑部议罪,诸臣亦力言宜加惩办。光绪皇帝看过封奏,批曰:“军国要事仰承懿训尊遵行,天下共谅,乃安维峻封奏,托诸传闻,竟有‘遇事牵制之语’恐开间离之端。”命革职发军台。安维峻以言获罪,直声震中外,人多荣之。访问者萃于门,钱送者塞于道,或赠以言,或资以金,车马饮食,众皆供应。使安维峻博得陇上铁汉大名的根本原因是李鸿章本人,日就骄矜,淮军腐败,当时舆论无不深恶痛绝,安维峻请杀李鸿章,自然大快人心。而其奏疏中的道听途说,则令人可笑,如说李鸿章之子李经方为“倭贼之婿”等。其次,是当京城大刀王五的义举,助成安维峻的故事更加传奇化。王五名王正谊,据说本为绿林出身,后改邪归正,以走镖为业,而慷慨任侠。安维峻充军,凡车马川资,皆由王五一身任之,并亲护出关。安出塞时有诗云:“一封朝奏九重天,万事伤心在眼前。好脱儒冠从校尉,征途行色惨风烟。”《清史稿》记:抵戍所,都统以下皆敬以客礼,主聘抡才书院。二十五年,释还,遂归故里,三十四年,起授内阁侍读,充京师大学总教习。宣统三年复辞归。越十有五年,卒。
抡才书院在张家口,始建于光绪四年,现今保存完好。安维峻在秦安的故居,我没到过,不知还存在否。而我的一位同事每以与维峻同村而自豪。他有一幅从别人手中得到的安维峻的墨迹对联,让我鉴赏,从字形上看,刚劲豪迈,有魏碑风。然是一幅双勾填墨的赝品。维峻归后,隐退柏崖,杜门著书,隐然以名教纲常为己任,每谈之世变,辄忧形于色,卒抑郁以终,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