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高庄西汉常山国王陵墓
在鹿泉城东三公里处,有一座孤立的小山丘。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此山屹立在海水中,所以其名为海山。在海山东麓的山角下,是一层层呈梯田分布的黄土台,在平台上有两座红土丘,高约30余米。30多年来,高庄村砖厂一直在这里取土烧砖。1991年5月29日,砖场工人在取土过程中,发现了铜器和陶器,文物部门得知后,立即请当地驻军包围了现场。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历时三年的抢救性挖掘,出土了大量的金、银、铜、陶、铁、漆器、等器皿共计7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甲级文物多件,同时出土实用马车三辆,真马骨架14匹,经考证该墓葬为常山国国王刘舜之墓,葬于公元前114年,距今已经2105年,刘瞬在位20多年,从出土文物的上记载的年代看,死者生前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这也正是《史记》所记载的刘舜生前骄奢淫逸生活的真实写照。
(九)古老的威远门
威远门即鹿泉西城门。史书记载,隋开皇六年置鹿泉县。20世纪70年代拆城墙时,从城基土中发现一菱花形铜镜,其形制为隋代铜镜的典型样式,因此可推断,鹿泉城在隋代曾大修城池,将铜镜作为镇物埋于城墙内。和史书记载的时间相吻合。故石邑城随代毁于战火,是否在那个时候始建的获鹿城有待于考证。如今伫立在鹿泉镇宁路西头的威远门,给这个现代化的城市,讲述着古老的故事,他告诉人们这座城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参照物)
(十)古寺龙泉
古老的龙泉寺位于上庄镇韩庄西洞沟山丘陵地带,寺周围是上万亩的国有山林,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没有污染,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古寺。
龙泉寺之所以出名,一是人文,二是山泉。
县志记载,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于 1250年来到白鹿泉居吕氏园居住时(当时的鹿泉名西宁州),曾走遍宁州山水,在龙泉寺都留下了他的诗文和传说。(元好问在《鹿泉新居》这首诗里曾写到:“灵岩龙泉曾一到,独欠封龙展衰步证明他确实到过龙泉寺)公元1257年他六十七岁时在白鹿泉病逝,后走常山三百里,运灵柩回山西故里安葬。现其墓志铭文对其居住鹿泉七年,并卒于鹿泉均有详细记载。
元好问曾经多次到龙泉寺访古游览,留下了著名诗篇《游龙泉寺》诗中写道:
柿叶殷红柘叶青,黄花霜后犹鲜明。
西风浩浩欲吹帽,石榴冷冷堪濯缨。
皇统贞元见题字,良辰美景乐生平。
何人解得登临意,灭没疏云雁一声。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知道,元好问老先生一定是在那年的秋天柿子叶红的时候,去的龙泉寺。诗中的“黄花霜后犹鲜明”一定是指的满山遍野的野山菊。
清光绪7年版的《获鹿县志》卷一地理志记载:“龙泉寺在县南20里洞沟山,山腰有泉为龙首泉,泉鸣涧壑,夜间其声如雨骤至。正隆二年建,至今形迹尚存,有元学士王思廉作记,元好问题诗。俗传龙池夜雨八景之一。”
龙泉寺的水能治病,民间广为流传。由元代工部上述尚书王思廉撰并书的碑文记载,“岩阿飞泉,冬夏异色,其味甘冽,可以疗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对龙泉寺水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证明它是一个低纳富硅并含24种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其中的硒元素对心脑血管和肠胃疾病有一定的疗效,进一步证明了碑文记载和民间广为流传的龙泉水能治病的传说。
十一、 抱犊寨白云洞石窟石刻
位于抱犊寨半山腰南麓的天然山洞白云洞,洞口有一副石刻对联,上联为:“蟠龙古洞伫看池水浮甘露。”下联为:“鹤舞危峰行留紫气结烟霞。”洞内外有石刻200多处,造像218尊。最高的1。33米,最低的仅9厘米。造像题记多样,多为佛像,其中最早的题记为大唐开元二年,由此我们说抱犊寨白云洞是唐朝就有的鹿泉摩崖石窟石刻,充分显示了诞生在这片土地上的灿烂文化。
十二、道教中心十方院
十方院位于鹿泉城西门外,太平河南岸,整个建筑座南朝北,南北长135米,东西宽32米,占地4500平方米。
十方院是由道教一贯倡导的“十方丛林”之说,而取名的(东南西北、天、地、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十个方向组成的。)
是鹿泉历史上的道教胜地。院内建有斗母殿、龙王殿、祖师堂、四圣殿、十方堂、药王殿、五老殿。 (不仅仅是道教的圣像,夹杂民间的图腾、佛道合一)
获鹿县志记载:“金阙宫即十方院,在西门外,清幽僻静,近城胜地也。康熙七年,知县唐彝、道人唐国秀、张志贵建。但近来有关专家发现斗母殿后墙装饰檐瓦形制,认为是元代形式。如果事实,十方院的创建年代将更为久远。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研究。
……
十三、历史上的鹿泉八大景
《获鹿县志》上有一首明朝杨睿先生写的“获鹿八景诗”——“灵岩隐动自天成,抱犊峰岚瑞蔼宁。雨过海山石柏现,云开横岭翠屏生。残碑剥落遗韩庙,烟树苍茫锁赵陵。更有龙池施夜雨,鹿泉水涌若珠倾。”这八句诗,高度概括了当时鹿泉的文化景点,这首诗一直为鹿泉人所熟悉并广为传诵。
灵岩隐洞自天成,说得是位于白鹿泉东南的 灵岩洞,它是地球造山运动时形成的自然山洞,洞内大洞连小洞,象一串相连的珍珠,因此,朝杨睿先生将它写成 灵岩隐洞自天成。
抱犊峰岚瑞蔼凝说得是古城西面的抱犊寨,古代的时候,山顶时常云雾缭绕,云海茫茫。因山路陡峭,大牛不得上山,只好人抱牛犊上山,待它长大后在山上耕田,因此而得名抱犊寨,它是历史上汉代大将韩信“背水之战”藏兵之地,如今成为全国著名风景区。
雨过海山石柏现说得是城东海山岭上有一种石头,雨天过后,雨水浸润石头,石头就会现出像柏树枝叶一样的纹理。
云开横岭翠屏生,说得是在城南横山村的南面,有一道和太行山南北走势不一样的山岭,人们之所以管它叫横山,是因为它是东西走向。这道山,遇雨天多云时,时常将云雾隔开,像个青翠的屏风一样。
残碑剥落遗韩庙说得是西土门西阁楼南面的韩信庙,庙前有无数文人墨客为纪念韩信而题写的石碑,这里的碑不论你怎么数,也数不清楚有多少个,是非常有文化和军事价值的古迹,现在已经夷为平地,十分可惜。
烟树苍茫锁赵陵说得是曾经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国古代南下干部”的赵佗的陵墓。那里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时常被云雾笼罩。
更有龙池施夜雨说得是前面提到的龙泉寺,那里的龙泉水夜里哗哗啦啦,听上去就像夜里的雨声。
鹿泉水涌若珠倾说得是白鹿泉水,时常有成串的气泡从泉底涌出,看上去就像是一簇簇珍珠上涌。
明朝扬睿先生所写八景诗,高度概括了鹿泉当时的人文景点,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遗憾的是我们无从知道扬睿先生当时的身份和籍贯。
总之,四千多年历史文化的鹿泉,尚有许多历史文化现象,限于篇幅,这里不在赘述。
进入:河北鹿泉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