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牛肉丸

家乡区县: 汕头市澄海区

牛肉丸是潮汕最为大众化的民间小吃,既可作点心,又可作为一道筵席汤菜。
潮汕牛肉丸是从客家人做的牛肉丸转化过来的。也即是说,牛肉丸起源于客家地区。客家人普遍养牛,并且以牛肉作为常用的肉食品,久而久之,那里便创制出了客家式“牛肉丸”这款小吃来。
早在20世纪之初,从潮州府城到揭阳城区,到开埠历史仅40多年的汕头(现今的“老市区”),就陆续出现过许多挑担子挨街串巷叫卖牛肉丸汤的客家小贩。20年前有一位当时已年近九旬的老汕头市民回忆说:“特别是晚上,在汕头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经常看到一些船头挂着灯盏的小舟在穿梭,这是客家人迎合客家人的食俗所需,专为停驳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牛肉丸汤用作夜宵。”
聪明的潮汕人看到客家的牛肉丸很有特色,便将它引进“移植”过来。但潮汕人并不是简单地将客家牛肉丸的制法照搬过来,而是扬其长、避其短,想方设法做出潮汕牛肉丸的特色来。
如客家人捶打牛肉九,是用菜刀的刀背,而潮汕人改用两根特制的铁棒,每根约重1.5公斤,横截面呈方形或三角形。将牛肉顺着肉纹切成条,放在砧板上。手执两把大铁棒,左右开弓,反复捶打,直至把牛肉打成肉浆。又如,潮汕人制作牛肉丸,在选料和工艺上,比客家人更为严格和精细:作为牛肉丸原料,都是选取牛腿、胸、背、臀上的优质肉料,而且要将上面的筋膜剔除干净。再如,客家人煮肉丸是用清水,而一向讲究食物要“原汁原味”的潮汕人,则改用以牛肉、牛骨熬汤来煮牛肉丸。这样就使牛肉丸更具浓郁的牛肉味,同时还增加用沙茶酱作为牛肉丸的蘸料 (酱碟)。
潮汕牛肉丸制作精细,味道纯正,柔脆而有弹性,牛肉丸是怎样从客家传到潮汕来的?有人说,那是在民国初年,有一客家人,在潮州南门外摆卖牛肉丸汤,价钱便宜,口感脆滑,汤水鲜甜。当地有一个土名和尚、正名叶燕青的人,非常喜欢吃牛肉丸,成为这客家牛肉丸的常客,后发展成为好朋友。这客家人感其情谊,于是把客家牛肉九的制法传给了叶燕青。后来,叶燕青对牛肉丸的制法逐步加以改进,他制作的牛肉丸汤,在潮州也出了名。久而久之,便逐渐发展成为潮汕的一道名小吃。
郭光豹在《美食园蔬胜珍馐》一文中说:60年代初,贺龙元帅在广州军区第一政委陶铸陪同下视察野战军前沿部队,来到潮汕地区,住在潮州风山兵营。膳食由年轻潮籍厨师大老蔡独力完成。餐桌上除了茅台酒之外,都是一般常菜。当贺老总吃着又鲜又脆的“潮式牛肉丸”的时候,直呼“好菜!好菜!”问起这道“潮式牛肉丸”是如何做成的?笨于言词的大老蔡欲言而不敢回答,嗫嚅着竟说不出一句话来。可是天资聪敏的他,情急之下,抓起盘里剩余的两粒牛肉丸,面带笑容,杂技表演般地朝地面一扔,只见那丸子活像乒乓球从地上高高地弹将起来,贺老总也抓起丸子往地上一甩,丸子同样弹起。这时,大老蔡取出二把仿佛《隋唐演义》里秦琼使用过的“金锏”来,指着这两把方条形状的铁棒说:“就用这家伙在牛肉片上拍打,硬是将肉打烂,切不可用刀子剁碎,丸子才能弹得起来,入嘴才有脆感,并略闻到脆声。”这可能便是“潮州牛肉丸”与别地制作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奇妙效果了!贺老总翘起大拇指满满地敬大老蔡茅台酒一杯。这次幸遇,在大老蔡人生的际遇上,业已成为绝唱式的奖赏,大老蔡名扬军内外,“潮汕牛肉丸”在已有盛誉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重神话的传奇性朦胧色彩。

latioas(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