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多彩的天水民风民俗

家乡区县: 天水秦州区


天水方言非常独特,也比较有趣。有的是古音古韵的孑遗,有的是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有的富有民间生活气息。总之,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约定俗成,折射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独特的风情神韵。

如三国时期,天水属于魏蜀拉锯式的交战地带,今天这块地方归刘 (蜀军),明天这块地方又归曹(魏军),因而人们口头谈论时就说,这是“刘的”,那是“曹的”。久而久之,将“刘的”和“曹的”用作口头人称代词。又因为“刘”字与“牛”字发音相近,时间一长,慢慢把“刘”说成了“牛”,“刘的”就成了“牛的”。一直到现在,“牛的”、“曹的”仍然保留在天水人的口语之中。

又如天水人口中的“马杓”一词,又作“马勺”,指盛饭、舀酒或舀水用的长柄大勺。元杂剧《秋胡戏妻》中有句“媳妇儿,你只待敦胡芦摔马杓哩。”

再如天水人把继母口语叫“尧婆”,元杂剧《灰阑记》第四折中有句“孩儿也,这臂膊似麻秆细,他是个无情分尧婆管甚的,你可怎生来参不透其中意?”天水人至今还通常把父亲叫“达达”,这实际上是元朝蒙古人对长者的尊称。

还有一些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对照,也很有意思,如:

夜过——即昨天

今过——即今天

臬——伊的转音,指别人家

乍哩——即怎么啦

至答——即这里的意思

务答——即那里的意思

下井——指水桶

热头——指太阳

阿公、阿家——指公公、婆婆

长虫——指蛇

的历突卢——指眼珠不正视,心中有鬼

 

赵秀红(2014-10-28)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