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之际,是东去洛阳、西达长安的咽喉,素有“天开函谷壮关中,万谷惊讶尘向北空”、“双蜂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之说,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代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民百万,流血漂橹”。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1999年6月19日,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函谷关视察,并欣然题辞,更使这座千古雄关成为世人关注的旅游热点。
函谷关不仅是一处军事重地,而且古代中原腹地与西北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要地。围绕着这座重关 名城,流传着“紫气东来”、“老子过关”、“鸡鸣狗盗”、“公孙白马”“唐玄宗改元”等历史故事和传说,唐太宗、唐玄宗、司马迁、李白、杜甫、白居易,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志士临关吟作赋,流传至今的有100余篇。也是老子著作《道德经》的地方。
函谷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在我国历史上闪耀过璀璨的光芒,她的政治、军事、文化价值自古为世人所瞩目,现在再加上考古、旅游事业的发展,观赏者更是络绎不绝。函谷关地势险要,位置 优越,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自春秋战国至解放战,在此发生过无数次大战役,流传了众多的历史传说和经典战役。本文由本站收集整理,敬请各界指正。
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值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藏中,取所献狐臼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
译: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应了, 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客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追到函谷关,人家已经出关多时了。
孟尝君靠着鸡鸣狗盗之士逃回了齐国。
紫气东来
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便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诚邀此人小住。此人即老子。他在此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以后,函谷关一带的门楣或春联都写着「紫气东来」,流传至今,表示吉祥。《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所终。《列仙传》: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星宿,服精华,隐德行仁,时人莫知。老子西游,喜先见其气,知真人当过,候物色而迹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为著书。“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公孙白马
《 六帖》载:以孙龙常争论曰白马非马,人不能屈,后乘白马,无符传欲出关(指函谷关)关吏不听,此虚言难以夺买也。(初学记)引《别录》:据说公孙龙骑白马过函谷关,司关吏对他说:“要度关,人可以,但马不行。”公孙龙对曰:“白马并不是马,怎么不可以度矢呢?”司关吏只得让他和马都通过。
译: 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门客中有一名叫公孙龙的,想到秦国去游学。那时赵国一带的马,正流行一种烈性传染病。秦国得知后,在其东大门的函谷关贴出告示:「凡赵国的马一概不得入关」。这天,公孙龙骑着白马,来到函谷关,验过符节就要过关。关吏拦住说:「你人可以过关,但马不能过关」。公孙龙不悦,「马不能过关。白马非马,怎能不让过呢?」关吏说:「白马也是马呀!」公孙龙说:「难道我公孙龙就是龙吗?」关吏被问愣了。他又说:「白马者,马与白也,或白与马也,譬如说要马,给黄马、黑马都行,但要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行了。这说明白马和马是两回事,也是就说白马就不是马,为甚么不能过呢?」关吏还没明白过来,他就骑着马过了函谷关。「白马非马」的争论是当时哲学上一件很重大的事情。说明中国古代思想家早已开始在思考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玄元灵符
《资治通鉴》载: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甲寅,陈王府参军田同秀(皇子陈王珠府参军也)上言:“见玄元皇帝于丹凤门之空中,告以:‘我藏灵符,在尹喜故宅’”,上遣使于故函谷关尹喜台旁求得之。……壬辰,群臣上表,以“函谷灵符,潜应年号;先天不违,请于尊号加‘天宝’字”,从之。……二月,辛卯……改桃林县曰灵宝。
出谷会师
《考古通论》记载:“关塞(函谷关)起源于殷,周称桃林地为桃林塞,周武五伐殷,出函谷大会诸亿一孟津,克商,放牛于桃林。”
虢公败戎
周惠王十九年(前658)晋献公征虢国,贿赂元戎先打虢国,至桑田(今稠桑村),虢公出兵迎战,打败元戎。晋献公假虞灭虢,兵至下阳(今平陆),元戎反扑,虢兵大败,退回上阳(今三门峡),不久为晋所灭。
修鱼之战
周慎靓五三年(以元前318年),魏相公衍推怀五为纵约长,联合关东楚、赵、韩、燕五国之师伐秦,联军至关,秦开关迎击,结果联军“伏尸百尤,流血漂橹”,大败而退。次年,秦将樗里疾率军出关与联军在修鱼(今河南原阳)展开决战,歼灭联军八万二千余人。
割城求和
齐相孟尝群田文鸡鸣赚关而逃之后于周赧五十七年(公元前298年)率齐、韩、魏三国之师征代秦国,边续作战三年,秦不敌,秦昭五只得派遣公子池赴函谷关谈判求和,最后以割让河东(山西平阳府)三城为条件,三国逐罢兵。
无忌讨秦
秦庄襄王八年(公元前247年)秦军渡河魏,魏告急,信陵君魏无忌由赵返魏,率魏、楚、韩、燕、赵五国联军反击,秦被迫实行战略退却,五国联军攻至函谷关,但无力破关。
庞暖征秦
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赵将暖组织赵、燕、楚、韩、魏五国第五次合纵攻秦,暖考察到函谷关险要难攻,联军数次受挫,改由蒲坂渡黄河,直取关中,函谷关已使关东诸国望而生畏。
秦败五国
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合纵攻打秦国,楚为纵长。秦依函谷天险,开关迎敌,五国军队,大败而还。
周文入关
公元前206年,陈胜、吴广“斩林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起义,在河南陈县建立张楚政权。后陈胜大将周文率十万马抵函谷关,秦二世昏庸无备,在周文的攻击下,关城被破,起义军进至咸阳附近。
绕关灭秦
前207年,刘邦率部西灭秦,刘邦深知函谷天险难于突破,在洛阳东作战不利的情况下,避开函谷,出轩辕关,绕道商洛,由武关攻入关中,灭秦。
黥布破关
前206年,项羽率军四十尤,西进函谷关,得知刘邦已定关中,并派兵扼守函谷关,大怒,命黥布强行攻关,破关后,进军新中,接着就发生了蓍名的“鸿门宴”。
绕关平乱
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吴、楚等七国发动叛乱,汉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三十万大军击吴、楚,军至霸上时,赵涉向周亚夫指出吴五很可能在崤函各道设伏兵,建议出武关取洛阳,平息叛乱,后果然在崤函谷道中,搜得吴国优兵。
弘农大战
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赤眉起义军分两路西进长安,一路走陆浑关(今河南省嵩县北)入弘农,击败列始政权弘农太守苏茂,另一路出武关转向北,两军会于弘农,由函谷关入关中,灭亡了更始政权。
桃林大战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后,多次从函谷关进攻潼关,被唐军统帅哥舒翰击退。唐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放弃守关拒敌计划,率兵出战,哥舒翰与安禄山军崔乾佑会战于函谷关西原,安军伏兵纵火焚烧唐军,并以精骑自南山迂回出击,唐军大败,二十尤人只有八千脱逃,主帅哥舒翰被迫投降,潼关、长安相继失守。杜甫在《潼关吏》中对这段历史百万剧发出慨叹“衰哉桃桃战,百万化为鱼。”
二出函谷
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商洛整军后,二出函谷,与明军激战于函谷关前的弘农河沿线,明将左良玉败退陕州。
张钫出关
辛亥革命时,张钫在陕西起义,率大军出陕西,与清军赵倜部血战于函谷关,清军不敌,败退,张钫进入中原。
关前抗日
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八万余人大举西犯,我军据守函谷关衡岭一线,与日寇展开激战,毙伤敌联队长、团长在内的2000余名敌军,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解放灵宝
1947年9月,我陈谢大军强渡黄河,西进崤函,开始了解放灵宝的战斗。当时守城敌军以一个加强营据守函谷关高地,企图负隅顽抗。我军采取偷袭和强攻相结合的战术,于11日午夜渡过宏农可,由函谷关迂回到敌军隈地西南,以神速动作全部消灭敌军,占领函谷关高地,从而使灵宝敌防线瓦解,敌军四千余人,全部被我军歼灭,取得了解放灵宝战役的胜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