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是一个自由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公司在改革开放后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这一在当时的新兴产业到现在依然独领风骚,除了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国家重视政策扶持外,还与其特殊的发展模式有关,下面浅谈一下腾讯公司的服务理念和管理。
客户至上理念
腾讯,从某种高度上来说,它使我们更方便快捷的接触到互联网的跨地区交流便利。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腾讯从创业初期不足十人的小公司发展壮大成如今近千名员工的大型高效企业,并快速发展程度令人无法望其项背。其快速成为互联网巨头领导企业走向辉煌的原因是什么呢?答案就是用心抓住用户。在产品上,腾讯永远能抓住以用户为核心的要领,例如早期的OICQ便做到了稳定、不掉线,在当时互联网运营的开端,实时的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最终获得成功。这是腾讯一直以来尊用户至上的作风,企业重视用户需求才是当今发展的唯一真理。腾讯懂得用一流的运行体系不断捕捉用户反馈,通过迭代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抓住发展的“势头”,客户量增加的同时,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也必须要增加,这也是企业能逆水行舟的黄金法则。腾讯的产品观和互联网业务的本质吻合,这才是它得以持续发展的关键。互联网时代做产品,必须要达到九分才能生存,在PC时代,七八分便能生存下去的理念将被彻底推翻。于是腾讯在2012/2013年发生了大规模的组织变动,撤掉了无线事业部群,改以业务为单位、把手机、PC聚在一起的团队。过于沉迷在过去PC时代的业务成就里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腾讯选择快速的抽离幻象,看清楚将来发展的唯一道路就是企业转型,这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很大的勇气,但腾讯迈出了这一步,并成功的定位于云服务,在未来,腾讯将打造大数据服务、连接的公司,连接人和服务。例如威信公共平台的开展以及和点评的合作等都是腾讯在这一领域做出的尝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数据连接的发展显然还在早期,服务的业界进度也大概只有0.1%,连接人和物体做出的系列尝试如人体穿戴设备和互联网的连接等概念也炒的火热,数据连接的工作也将花费腾讯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用户至上的理念一直渗透在腾讯的企业文化中,正是有着这样的核心思想作为指导,腾讯才能坚守原则,不断发展。
关于腾讯的投资运营管理
互联网金融时代,如何投资和运营管理也是腾讯致力解决的问题。6月27日晚间,腾讯宣布斥资7.36亿美元收购58同城19.9%的股份,是目前为止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和O2O领域的最大一笔投资。58同城CEO姚劲波表示股:价涨的很好,说明市场很看好这个交易能产生的协同效益。 关于腾讯出手58,核心逻辑在于当今社会消费服务水平升级的结果。随着中国消费水平日益升高,本地消费和服务市场在消费市场升级的背景下爆发,而本地消费领域的代表是大众点评,腾讯今年便完成对点评的投资,在本地服务的领域,58同城又是最大的服务商,完成对58的投资看来也是理所当然。腾讯活跃于O2O市场也是本地消费升级的影响之一,在手机应用上,围绕微信O2O布局移动端正是重点,搜索上与百度、奇虎360三足鼎立,安全服务上,腾讯持有金山软件18%的股份,是金山的第二大股东。 说到投资,腾讯的投资项目超过200个,但大部分没有对外公布。从投资结构来看,腾讯的根基投资点还是游戏,腾讯的游戏开发领域极广,海内和国外,端游、页游社交游戏都是热点。但在投资上腾讯还是很有战略眼光的,对游戏企业的投资很少采用收购的方式,大部分是用少数股权投资的渠道。2010年,腾讯投资俄罗斯创投机构DST,而后者的投资企业包括阿里、新浪、京东、陌陌等,DS腾讯持有DST的投资方10.26%的经济权益。这足以说明腾讯在投资战略上具有深远的目光,看重长远的利益。
腾讯的理想人才模型——纺锤形
关于人才结构,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曾表示腾讯目前需要达到的理想人才模式是纺锤形模型,上层聚集资深的人才力量,中间为企业最主要的力量,下层是部分新人,是很好的传帮带。人才的培养,团队的成长是每一个企业的核心,每一次组织变革或转型,都是企业成长的奠基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例如之前腾讯的转型,团队的合作精神,舍弃既得利益的决心和迈向新时代的勇气都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作用和结果。转型期间对腾讯来说其实是个很大的挑战,因为这样的战略选择,对应人才必须准备好。每个部门的小CEO,要选拔怎样的人才能被信任,人才之前有没有培养好,还有各事业部目标有差异,之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都有问题,在这个阶段的人员安置和协作都是需要正确的人才培养计划。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虽然通讯、技术和信息极大程度的发展给各大企业提供了机遇,但我们可以看出,腾讯作为行业巨头能持续发展壮大企业其中也有着它的道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